至于名义人均月入中位数,也只有3500新币。
那么,这些在新加坡社会中占据了相当大比例的芸芸大众,在新加坡又是怎么维持生计的呢?

图源:Ashley Abroad
新加坡本地人生活开支高吗? 实况实况
前面有外国游客谈新加坡的物价,也有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发声。
那么,对于新加坡本地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水准又是如何的?至少在椰子看到的例子中,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夸张。
一些网友分享的例子,也佐证了椰子的看法。
①新加坡一家四口公民,有房贷,花6000新币
组屋月供:1200
蔬菜水果:1000
外面吃饭:400
大娃上政府小学,靠近住家:学费不到20、吃饭零花80
二娃没上学,奶粉尿不湿等: 300
女主人护肤品:500
保险平均每个月:1600(包括储蓄和保守理财)
车费:500(包括周末出去玩)
给父母:400 (最少)

示意图,图源:海峡时报
*素材内容来源小红书网友@momi
还有一对收入颇高的夫妇,在新加坡定居了十年,说自己现在每年都能存下差不多20万新币!每月只花不到5000新币也过得还不错!
②新加坡本地居民夫妇,无娃无房贷,花4975新币
物业费:340新币
水电网煤气费:200新币
房产税:50新币
养狗费用(自制狗粮、美容和保健品):200新币
洗空调费用平摊到每个月:20新币
交通费(地铁/公车) :200新币
打车费:100新币
逛超市:700新币
俩人的电话费:100新币
周末吃大餐:1000新币
买衣服:200新币
社交活动:400新币
淘宝消费:200新币
护肤品+美容:300新币
钟点工打扫:65新币
俩人的住院保险:100新币(保险费有一半可以用CPF MA账户付)
每月合计固定开销一共4975新币。

示意图,图源:Yahoo
*素材内容来源小红书网友@筱悠
可以看出,对比外国人来说,新加坡本地人的开销要低很多很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
①本地人住宿费用没那么高
说起来,外国人来新加坡,开销最大的就是住宿费用了。就比如上文中的Brown一家,他们一个月的房租就要6000新币!这几乎占了每月总开销的三分之一!
但是对于新加坡本地人来说,他们可以购买政府组屋,就算是贷款,平均月供可能也就是1000新币左右。其中还有一大部分能用公积金支付。

图源:EdgeProp
另外,说实话,不少外籍人士来新加坡,或许都会觉得组屋“不够档次不够方便”,而选择租住公寓甚至有地住宅。
这可不是要用真金白银买单嘛!

图源:Business Insider
②新加坡本地人不需要考虑汇率问题
不少外国游客来新加坡旅游时,都会不自觉地将新加坡的定价,换算成本国货币。
而新币在全世界都算是“值钱”的那一档,这么一换算的话,可不就得贵上天?
但新加坡人赚新币花新币,薪水基本上跟着物价成正比。即使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2022年,受雇居民住户的月入中位数的也同比实际增长了0.2%......

图源:海峡时报
③新加坡本地人有海量政府补贴
外籍人士子女想要在新加坡公立学校读书,往往需要经过考试,且学校还不一定有学额,只能选择收费较为昂贵的国际学校就读。
但新加坡本地居民子女就不用为此发愁。说起来,即使是外籍人士子女读了政府学校,费用也和PR、公民完全不一样。

公民子女读小学几乎不要钱,但外国人子女最少一个月也要545新币,图源:MOE
在医疗上也是如此,外国人在新加坡完全享受不到政府津贴。
但本地人就不同了,5000多新币的住院费,层层扣下来可能自己只要交几十新币就好。

图源:gov.sg
④新加坡人吃饭不会经常下馆子
外国游客来新加坡,往往都会去一些网红店,吃新加坡特色美食。
然而,很多店本身就是做游客生意的,定价自然不低!
但新加坡平时解决温饱,都是去咖啡店/食阁/小贩中心一类的地方。这里的食物不需要收10%服务费。

图源:CNA 不仅如此,小贩中心这类档口标出的价格,就算包含了消费税在内,也比馆子便宜很多。 就拿肉骨茶来说,外面一份十几块新币,这里可能只要4、5块钱就能买到了。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年,新加坡本地的物价确实涨了很多,也让很多本地人叫苦不迭。
但是,用脚投票的数据不会说谎。过去几年,新加坡人口连续涨,现在已经快600万了!
新加坡也没有网上鼓吹的那么不堪,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