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近日在一场讲座上,针对补习行业的现状发表了看法,指出一些补习中心通过筛选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补习班,以及宣传自家学生考取好成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强调,这种做法不仅加剧了家长的焦虑,也可能对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成绩导向的宣传方式不可取
在讲座中,陈振声针对补习中心的招生手法作出批评,认为通过挑选成绩优秀的学生并用其成绩作为广告宣传手段,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他表示,这种方式不仅不会真正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让家长产生过度的焦虑感,甚至迫使孩子追逐不适合自己的成功标准。
陈振声还指出,教育部门的教师从来不会筛选学生进入课堂,而是平等地接纳所有学生进行教育。他强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而不是为了迎合社会上某些“成功标准”。
他进一步表达了对部分补习中心和辅导机构的担忧,认为一些“害群之马”通过不正当的宣传手段损害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声誉。陈振声认为,补习中心过度商业化,尤其是宣传学生考取好成绩,容易让家长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害怕孩子成绩落后于他人,这种竞争和攀比的心态反而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陈振声提出,学生参加补习班,往往是因为自认跟不上课堂进度,希望获得辅导帮助。但家长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赶超他人的成绩而强迫孩子上补习班,这样的做法值得深思。“这种做法是否是为了满足家长未实现的理想?我们应该反思这种心态是否真的对孩子有益。”
拓宽成功定义,鼓励发挥独特潜力
在演讲中,陈振声还强调了“成功”这一概念的多样性。他呼吁大众拓宽对成功的定义,不应盲目与他人攀比,而应肯定每个人的独特优势和才华。他认为,成功的真正意义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非单纯追求某个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
陈振声指出,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力,成功并不一定是某个固定的模式,成功的路径多种多样。“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上做出探索,而不是在别人的期待下生活。”
新加坡教育的未来
对于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未来的发展,陈振声表示,政府将会推动两项结构性转变,旨在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需求。这包括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志向,提供更加量身定制的教育内容,同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教育的效果。
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发掘课堂外的知识和经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陈振声强调,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将继续支持终身学习精神,鼓励民众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发掘学习的乐趣,掌握新技能,保持终生学习的动力。
陈振声的讲话不仅仅是对补习行业现状的批评,更是对整个教育体制未来发展的展望。教育的核心不应该是为了成绩而成绩,而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鼓励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潜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