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近日在一場講座上,針對補習行業的現狀發表了看法,指出一些補習中心通過篩選成績優秀的學生進入補習班,以及宣傳自家學生考取好成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強調,這種做法不僅加劇了家長的焦慮,也可能對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成績導向的宣傳方式不可取
在講座中,陳振聲針對補習中心的招生手法作出批評,認為通過挑選成績優秀的學生並用其成績作為廣告宣傳手段,是一種錯誤的做法。他表示,這種方式不僅不會真正增加學生的學習效果,反而會讓家長產生過度的焦慮感,甚至迫使孩子追逐不適合自己的成功標準。
陳振聲還指出,教育部門的教師從來不會篩選學生進入課堂,而是平等地接納所有學生進行教育。他強調,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幫助每個學生髮揮他們的最大潛力,而不是為了迎合社會上某些「成功標準」。
他進一步表達了對部分補習中心和輔導機構的擔憂,認為一些「害群之馬」通過不正當的宣傳手段損害了整個教育行業的聲譽。陳振聲認為,補習中心過度商業化,尤其是宣傳學生考取好成績,容易讓家長產生不必要的焦慮,害怕孩子成績落後於他人,這種競爭和攀比的心態反而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陳振聲提出,學生參加補習班,往往是因為自認跟不上課堂進度,希望獲得輔導幫助。但家長如果只是為了讓孩子趕超他人的成績而強迫孩子上補習班,這樣的做法值得深思。「這種做法是否是為了滿足家長未實現的理想?我們應該反思這種心態是否真的對孩子有益。」
拓寬成功定義,鼓勵發揮獨特潛力
在演講中,陳振聲還強調了「成功」這一概念的多樣性。他呼籲大眾拓寬對成功的定義,不應盲目與他人攀比,而應肯定每個人的獨特優勢和才華。他認為,成功的真正意義是成為最好的自己,並為社會做出貢獻,而非單純追求某個社會普遍認同的標準。
陳振聲指出,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力,成功並不一定是某個固定的模式,成功的路徑多種多樣。「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自己的興趣和優勢上做出探索,而不是在別人的期待下生活。」
新加坡教育的未來
對於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未來的發展,陳振聲表示,政府將會推動兩項結構性轉變,旨在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需求。這包括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志向,提供更加量身定製的教育內容,同時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教育的效果。
此外,教育部門還將鼓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他們發掘課堂外的知識和經驗,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同時,陳振聲強調,新加坡的教育系統將繼續支持終身學習精神,鼓勵民眾在離開學校後繼續發掘學習的樂趣,掌握新技能,保持終生學習的動力。
陳振聲的講話不僅僅是對補習行業現狀的批評,更是對整個教育體制未來發展的展望。教育的核心不應該是為了成績而成績,而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成長空間,鼓勵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通過量身定製的教育,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潛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