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4日讯)根据外媒报导,随着大马与与中国炼油厂崛起,新加坡下游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进一步加剧。
《联合早报》报导指出,新加坡正面临来自大马炼油厂崛起的更大压力,如柔佛边佳兰炼油厂和石化公司(PrefChem)炼油厂。
BMI资深油气分析师奈影受访时说,随着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炼油中心崛起,新加坡正失去亚洲燃料市场的份额。
他说,中国成品油出口自2010年以来稳步增长,从每日58万3000桶,增至134万7000桶(截至今年8月)。”
奈影指出,虽然新加坡是石油贸易和储存中心,但在与大马竞争时仍面对营运与劳动力成本劣势,以及与大马和文莱新建炼油和石化园区的剧烈竞争。
“例如,沙特阿美和维多(Vitol)选择到马建新炼油厂,就连新加坡化工集团ChemOne也考虑在佳兰综合园区(PIC)投资冷凝水分离器。”

中国成品油出口配额受限
标普全球商品洞察亚洲、西亚和非洲下游研究部主管普雷马什则认为,中国成品油的出口配额在未来没有太多的上调空间。
他说,由于出口受到政府控制,配额已从2020年的高位持续削减。此外。在环境更受看重、碳足迹减少,以及制造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下,配额至少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很大的上调空间。
“整体来看,鉴于区域需求可能继续增长,以及东南亚是全球主要进口市场之一,新加坡在中期应该不会失去燃料市场份额。相信东南亚仍会面对成品油短缺,缺口预计还会持续扩大。
不过,他说,如果中国的清洁燃料出口大增,将对新加坡一些以出口为导向的炼油厂构成挑战。
成本节节攀升 迫使下游业者出走
报导称,新加坡的业务成本节节攀升,已促使不少下游业者走向其他市场投资。
新加坡化学品供应商ChemStationAsia集团董事黄莉程透露,由于业务成本太高,不少下游产业的基本工业已迁出狮城。
她预计,接下来,整体营运和行政成本还会继续上涨,同时为了迎合更高标准,公司在新加坡还需要支付很多合规成本。
奈影认为,其他业者可能会检讨其在新加坡的营运,并追随蚬壳公司(Shell)的脚步。她相信炼油和石化资产可能会折价脱售给新业主。
今年8月,市场传出蚬壳公司考虑脱售新加坡炼油和石化厂,并对在毛广岛和裕廊岛的能源和化学园区资产进行战略检讨。
来源: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