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的诞生并不是预先计划好的,它成立的目的旨在管理过去由新加坡政府拥有的资产,让政府能专注于政策制定和监管的核心角色。截至2023年3月底,淡马锡投资组合净值达3820亿新元,涉足多个行业、跨越世界各地,2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9%。

作为一个长期全球投资者,我们扎根于新加坡,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市场变化和挑战,确保为世世代代取得有韧性、可持续的回报。--淡马锡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
在新加坡独立前的历史时期,英军的驻扎对该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军及其相关的工业活动占据了新加坡经济总量的约20%,因此,英国的大规模撤离无疑给新加坡的经济前景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淡马锡诞生于百废待兴的新加坡
据估计,随着英军的撤出,大约3万个工作岗位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一个正在努力寻找自己发展道路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英军的撤离同时也为新加坡提供了一个转型和自我振兴的机会。
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为国民提供再培训和教育的资源,以便他们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新环境。英军留下的军事和海军基地被政府明智地转换为商业用途,这些基地很快就成为了各种创新业务和新兴产业的摇篮。

图源:CNA
今年是淡马锡控股成立50周年。这家公司最初的任务是管理和持有新加坡政府的资产,这样政府就能更加专注于制定政策和监管的核心职责,这符合政府将国家治理与商业管理分开的原则。淡马锡控股的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狄澜表示,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淡马锡的重点是推动其投资组合公司的企业化和上市,从而为这些公司打开融资渠道,并加强它们的董事会和治理结构。
在2000年,淡马锡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当时,新加坡港务集团(PSA)正准备上市,但淡马锡作为股东之一,其认为在上市之前,港务集团需要进行资产组合的重组。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发展总裁兼新加坡市场统筹总裁张洁心解释说,由于当时市场前景不明朗,加上港务集团多年来积累的庞大且多元化的资产组合,淡马锡认为进行重大改革以优化资产组合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必要的。

图源:PSA
淡马锡通过协助港务集团审视费用和运营数字,最终将港务集团最大的附属业务——房地产资产分割出来,成立了一家名为丰树(Mapletree)的独立房地产公司。这一举措使得港务集团能够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业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淡马锡的这一行动标志着其从被动的投资控股公司向活跃的股东和投资者转变。张洁心表示,淡马锡意识到需要与投资组合公司密切合作,探索创造价值的途径。
淡马锡的海外扩张之路
在海外扩张方面,淡马锡在亚洲的早期投资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和电信领域。淡马锡的首席财务长方静仪表示,淡马锡将银行和电信企业视为亚洲新兴经济增长的代表。尽管在淡马锡开始扩展投资时遇到了互联网泡沫破裂、911恐怖袭击事件和沙斯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但淡马锡通过实际操作和学习,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淡马锡在2003年收购了印度尼西亚的金融银行,随后又投资了印度的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和HDFC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图源:FACEBOOK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和环境,淡马锡在2004年分别在北京和孟买设立了其最早的海外办事处。凭借在亚洲的投资经验,淡马锡在2010年代开始进军英美等发达市场,重点关注能源、医疗保健和科技等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淡马锡进一步完善了其投资战略,专注于四大结构性趋势:数码化进程、可持续生活、未来新消费和生物科技。
自2002年开始向亚洲及其他地区拓展以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价值已大幅增长3050亿元。在社会责任方面,淡马锡旗下的慈善机构淡马锡基金会在冠病疫情期间积极参与抗疫活动,向新加坡居民免费提供消毒液、口罩和血氧仪等物资。淡马锡的首席企业事务长、组织与人力资源总裁陈慧贞表示,企业的使命不仅仅是实现盈利,还包括造福社会。
展望未来,狄澜表示,面对全球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淡马锡将通过其2030战略来应对挑战。这个战略是一个为期十年的方针,旨在结合淡马锡50年的历史经验,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狄澜强调,淡马锡必须平衡投资组合中的风险,同时也要成为一个互融互通的机构,与合作伙伴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