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距离新加坡出现首起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已经一周年了。在此,整理了这366天(对,2020年是闰年)的50个瞬间,与大家一起回顾这些悲欢离合及起起伏伏。 生命可贵,且行且珍惜。

前言: 山雨欲来风满楼
2019年12月26日,武汉市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张继先发现并上报不明原因肺炎,怀疑该病属传染病。
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获得通报:中国有关部门发现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1月1日,新加坡卫生部通报,已知悉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1月3日傍晚开始对所有从武汉入境的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对过去 14 天有武汉旅行史和发热症状的旅客会被隔离观察。

1月4日,出现第一起疑似病例,为3岁中国籍女童,出现肺炎症状,有武汉旅行史,在检测之后发现是常见于幼童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给予排除。接下来几天陆续出现一些疑似病例,有中国籍的,也有新加坡籍的,都一一排除。
从1月22日起,对所有从中国抵新的乘客进行体温检查。同日,成立跨部门防疫工作小组,由卫生部长颜金勇、时任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担任联合组长。
1 .新加坡出现首起确诊病例
1月23日,武汉封城当天,新加坡出现第一起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病例。66岁武汉男子1月20日与家人一起乘搭南航CZ351航班入境。在航班上出现咽疼症状,没有发热。1月21日开始发热并咳嗽。1月22日前往新加坡中央医院求医,即刻被隔离,当晚2200时被列为疑似病例。1月23日傍晚1800时确诊。

当局追踪男子同行旅客及同个航班坐在前两排和后两排的30个乘客。同行的九个旅客当中,他的37岁儿子留在新加坡照顾他,其他八人已前往马来西亚。
2 .抢购口罩,驰援湖北
武汉封城的同时,陆续传出湖北各地尤其武汉三镇、孝感等防护物资奇缺,大批医疗人员直接暴露在病毒感染风险之下,甚至有当地医生用手边的各种物品来自制防护用品,也有医生发微博求助。

不但湖北的防护用品奇缺,连新加坡本地也几乎买不到口罩和洗手液等物品。新加坡的社区药店里的口罩一摆出来,就迅速被抢光。当时微信朋友圈最盛行的一条就是“XXX药店有货,速去”,但留言往往是“断货了”、“叫我们明天再来”、“明天具体什么时间有货也不知道”。


1月25日,大年初一,《新加坡眼》开始发文,号召在新加坡筹集口罩、医用帽、防护服、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等医疗用品。号召很快地得到各方的支持,除了在新加坡的中国人,也有新加坡人以及来自印度和日本等地的民众捐赠。

《新加坡眼》与小尾羊火锅餐馆合作,以小尾羊大华广场旗舰店为“武汉医疗物资捐献处”。


(《新加坡眼》网友捐赠的部分防护用品,另有卓尔集团新加坡分公司抢购到的40箱口罩)

1月26日深夜,正月初二,新加坡这边筹集到的部分防护物资送递樟宜机场。
1月27日清晨,正月初三,运抵上海,用专车运往武汉。
3 . 暂停有中国旅行史旅客入境
1 月 29 日开始,新加坡暂停所有持有中国湖北省签发护照的访客入境新加坡。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长期证(EP、SP、WP、DP、LTVP、留学生证等)持有人入境不受影响。2月 1 日,禁令延伸至所有过去 14 天有中国旅行史的旅客。禁令实施首日,新加坡拒绝15个外国人入境,包括一个西班牙人、一个英国人、一个马来西亚人、两个美国人、五个印度入、五个中国人。
4 . 新加坡从武汉撤侨92人
武汉封城之后,不少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受困。1月30日,新加坡外交部安排酷航包机,从武汉接回了92人。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医生与中国外长王毅通电话,对中国政府、湖北省政府、武汉市政府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这些政府机构,对于协助这些新加坡人安全回国所做的安排,表示感激。


5.没有症状不必戴口罩 把口罩留给更有需要的一线人员
李显龙:中国做的是负责任的事情
遵循世卫组织的指导原则,新加坡政府一直到4月初坚持“没有发病就无须戴口罩”。


2月1日,由于许多人买不到口罩,新加坡政府免费给每户公民家庭分配四只医用口罩。政府的说法是不要争抢口罩资源,应该把口罩留给更有需要的一线医护人员;这四只医用口罩是为了备用,如果民众出现症状,就戴着口罩去诊所看医生。
2月2日,李显龙在新春晚宴上说:一些国家和地区表现出的排华现象是“愚昧且不合逻辑的”,在线上有许多网民纷纷发起活动要抵制中国人,对此,李显龙说:“这是错误的心态,也是很不好的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也说:“中国正在尽全力控制疫情的扩散,包括取消所有出境旅游团,包机接回湖北旅客,中国做的是负责任的事情。”
6. 史上最高额 新加坡政府掏100万新币 带头号召民间捐款助华
2月4日,新加坡红十字会发动捐款捐物,助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加坡外交部继而宣布,新加坡政府拨款100万新币(约506万人民币)作为种子基金,支持新加坡红十字会的义举。除了现金,新加坡政府也会贡献药品、医疗用品及试验专用的试剂盒。本次所有义款和赠物都会用来向受疫情影响的中国当地社群提供援助。

这次新加坡政府出资100万新币(约506万人民币),是前所未有的额度。 新加坡外交部曾说,在提供对外援助时,新加坡必须考虑与受助国的关系,以及新加坡是否有能力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毕竟新加坡是个岛国,资源有限。 言下之意,援外肯定“大小眼”,也肯定会“厚此薄彼”。
另外,新加坡外交部也说,新加坡并非国际上的主要救助国,也无意成为主要的救助国。换句话说,新加坡没打算撒钱,也撒不起这个钱。
7. 新加坡出现首起本地社区病例 和首个感染群
2月4日,新加坡出现首起本地社区病例。1月22日,一个从广西南宁出发的旅游团到了新加坡,在本地逗留两天,在新加坡期间,他们到过永泰行中药店等地。1月24至26日他们续程马来西亚,27日经新加坡回广西。回到广西玉林之后,团员中父女2人确诊。

(永泰行中药店)
旅游团在新加坡期间,永泰行中药店28岁女店员接待了他们。与往常一样,她向旅客介绍药品时,示范把药膏涂抹在个别旅客手上。1月29日,她开始出现咽疼和发烧症状,到家庭诊所看病。1月30日,她前往陈笃生医院紧急部门检查,但在X光检测显示没有肺炎之后出院。2月3日她到新加坡中央医院检查之后,当晚半夜之前确诊,被列为第19起病例。她是新加坡首起本地社区病例。
继永泰行中药店28岁女店员确诊之后,与她密切接触的同事、家庭成员相继确诊,形成新加坡首个感染群,即“永泰行感染群”。

8. 何晶:美国的B型流感危机又暴露了什么呢?
2月初,美国《纽约时报》一篇题为《新冠病毒危机暴露中国治理体系的失败》的报道用大段篇幅来指出中国疫情扩散是因为“地方政府不作为,不顾百姓利益,只求自保”。
2月5日,淡马锡控股首席执行官、李显龙夫人何晶在脸书上针对《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呛了一句:“那么美国的B型流感危机又暴露了什么呢?”

在当时的美国,官方通报的“新冠确诊病患”不过十来例,没有多少人预料到疫情后来竟然恶化如此严重。

9. 警戒级别调高至“橙色” 引发生活品大抢购
2月7日下午,新加坡卫生部宣布,截至当天下午2点,新加坡增加三起病例,全都是新加坡人,近期都没去过中国或接触确诊病例;新加坡一共出现了33起病例,有些病例感染源不明。有鉴于此,卫生部把疾病暴发应对系统(DORSCON)从黄色调整至橙色,目前只在最高红色级别之下。新加坡在非典和禽流感期间也曾把警戒级别提高至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