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Saw Swee Hock公共卫生学院的医疗保健模型专家Alex Cook副教授说:
"如果那天(2.6W)不是峰值,我怀疑峰值也会很快到来。”
他预计这一波新冠浪潮将在两星期内达到高峰。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从最初的上升到高峰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

(图源:海峡时报)
库克教授说,奥密克戎峰值的高度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免疫水平和测试系统。
最后,新加坡的病例果然在2月22日达到峰值日增2万5000例之后开始消退。

回想起专家的“神预言”,不是因为他们能操控疫情,而是有科学的数据和建模。
并且新加坡在疫情病例激增的整个过程,专家都在不断更新预测数字,让人们做到心里有数,所以如常生活并未有太多慌张。
专家:今后任何一波疫情 都不会挑战本地医疗系统
奥密克戎病例消退之后,新加坡迎来最大的一波解封政策。
简单总结为:除了还需要室内戴口罩、其他限制都解除了。
但是其实现在“室内戴口罩”这个规定也在松动!
《在一些工作场合可以摘掉口罩》

根据新政,4月26日起,新加坡所有员工都要回到办公室工作了。
新政中有个低调的补充文字,虽然室内戴口罩是必须的,但是一些工作场合可以摘掉。
“没与他人交流,或在不可能与客户交流的区域工作可以摘掉。”
对于民众担心室内戴口罩规定松动,传染病专家又通过媒体进行解释,他们认为放宽措施对职场形成感染群的风险很低。
这些专家们是谁呢,大家的“老熟人”了。

(图源:8视界)
传染病专家梁浩楠认为这样的规定,感染风险较小:“在室内不与他人见面时,可摘口罩。从本质上说,只有在自己的房间里才可以摘下口罩。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教授,说两三周前放宽部分措施之后,病例并未激增或形成职场感染群,现在进一步放宽大规模上升的机会不大。

(图源:杜克国大医学院)
最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古阿烈(Alex Cook),说了一番很发人深省的话:
解封后新加坡病例可能反弹,但今后的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太可能挑战新加坡的医疗系统。
他说以前在大流行病(Pandemic)极端的情况下,限制民众的自由可带来更大的社会公益(social good),如保护医疗系统的运作。
但现在新加坡完全进入冠病地方流行病(Endemic)时代, 他希望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不是让政府为他们做决定。
新加坡专家今天能讲出“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可能再挑战医疗系统了,听起来相当自信。
背后是新加坡两年的防疫部署,和医疗流程、医疗系统的不断改善。(关于新加坡医疗系统详见这里)
专家的话有时候很“吓人”,可能被媒体断章取义,可能仅仅是陈述事实或超前预测。

目前来看,新加坡的防疫结果是好的,也很符合国情。
疫苗接种率极高、死亡率极低;住院人数不断下降,人们的生活恢复如常。

新加坡因新冠的住院人数不断下降(卫生部)
根据对比新加坡防疫政策的转变和专家的发言,我们能推测新加坡很大程度上是听从了专家们的建议,群策群力的结果。
防疫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做,还是听专家的意见比较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科学防疫,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