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Saw Swee Hock公共衛生學院的醫療保健模型專家Alex Cook副教授說:
"如果那天(2.6W)不是峰值,我懷疑峰值也會很快到來。」
他預計這一波新冠浪潮將在兩星期內達到高峰。
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從最初的上升到高峰的時間大約是兩個月。

(圖源:海峽時報)
庫克教授說,奧密克戎峰值的高度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免疫水平和測試系統。
最後,新加坡的病例果然在2月22日達到峰值日增2萬5000例之後開始消退。

回想起專家的「神預言」,不是因為他們能操控疫情,而是有科學的數據和建模。
並且新加坡在疫情病例激增的整個過程,專家都在不斷更新預測數字,讓人們做到心裡有數,所以如常生活並未有太多慌張。
專家:今後任何一波疫情 都不會挑戰本地醫療系統
奧密克戎病例消退之後,新加坡迎來最大的一波解封政策。
簡單總結為:除了還需要室內戴口罩、其他限制都解除了。
但是其實現在「室內戴口罩」這個規定也在鬆動!
《在一些工作場合可以摘掉口罩》

根據新政,4月26日起,新加坡所有員工都要回到辦公室工作了。
新政中有個低調的補充文字,雖然室內戴口罩是必須的,但是一些工作場合可以摘掉。
「沒與他人交流,或在不可能與客戶交流的區域工作可以摘掉。」
對於民眾擔心室內戴口罩規定鬆動,傳染病專家又通過媒體進行解釋,他們認為放寬措施對職場形成感染群的風險很低。
這些專家們是誰呢,大家的「老熟人」了。

(圖源:8視界)
傳染病專家梁浩楠認為這樣的規定,感染風險較小:「在室內不與他人見面時,可摘口罩。從本質上說,只有在自己的房間裡才可以摘下口罩。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說兩三周前放寬部分措施之後,病例並未激增或形成職場感染群,現在進一步放寬大規模上升的機會不大。

(圖源:杜克國大醫學院)
最後,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古阿烈(Alex Cook),說了一番很發人深省的話:
解封后新加坡病例可能反彈,但今後的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太可能挑戰新加坡的醫療系統。
他說以前在大流行病(Pandemic)極端的情況下,限制民眾的自由可帶來更大的社會公益(social good),如保護醫療系統的運作。
但現在新加坡完全進入冠病地方流行病(Endemic)時代, 他希望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而不是讓政府為他們做決定。
新加坡專家今天能講出「任何一波疫情」都不可能再挑戰醫療系統了,聽起來相當自信。
背後是新加坡兩年的防疫部署,和醫療流程、醫療系統的不斷改善。(關於新加坡醫療系統詳見這裡)
專家的話有時候很「嚇人」,可能被媒體斷章取義,可能僅僅是陳述事實或超前預測。

目前來看,新加坡的防疫結果是好的,也很符合國情。
疫苗接種率極高、死亡率極低;住院人數不斷下降,人們的生活恢復如常。

新加坡因新冠的住院人數不斷下降(衛生部)
根據對比新加坡防疫政策的轉變和專家的發言,我們能推測新加坡很大程度上是聽從了專家們的建議,群策群力的結果。
防疫這件事到底該怎麼做,還是聽專家的意見比較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科學防疫,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