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榜鹅组屋一年多,46 岁的海事从业员彭先生从未借贷,却频频被追债信函和上门人员困扰 —— 这些债务都指向房屋的前屋主。这场莫名的 "债务风波",让他不堪其扰。

彭先生 2023 年 9 月完成榜鹅通道第 666B 座组屋的交易手续,同年 1 月正式入伙。
然而入住仅三个月,他就收到了借贷公司的催款信,信中明确向前屋主追讨欠款。当时他向房屋中介反映后,情况暂时平息。
不料今年 6 月中旬,追债公司人员再次上门,同样是向前屋主催债。
彭先生出示的信函显示,前屋主蔡某曾在 2023 年 1 月至 2 月间,分别向两家借贷公司借款 6000 元和 2000 元,其中一笔截至 2024 年 4 月仍欠款 1500 元,连本带利被追讨 2850 元。
事实上,早在装修期间,彭先生就陆续收到过发给前屋主的追债信,部分来自银行,他寄回邮件后未再收到,但新的追债信息仍不断出现。
更让彭先生困惑的是,他向当局查询得知,前屋主蔡某早已办理了地址变更手续(据了解,前屋主或因离婚出售单位)。
根据国民登记法令,居民搬离后需在 28 天内更新身份证住址,违者最高可罚 5000 元或监禁五年,或两者兼施。
既然前屋主已合规更换地址,为何追债仍紧盯旧址?
尽管上门的追债人员未造成干扰,彭先生仍忧心忡忡:"担心邻居误会我欠债,更怕前屋主若向非法放贷者借钱,连累我们一家。"
为此,他已向警方报案备案,并向追债公司发送信息说明情况,附上当局的地址变更回函和报案记录,对方回复会传达给管理层。
目前,彭先生仍在等待追债公司的明确回应,希望这场因前屋主遗留债务引发的风波能彻底平息。
他呼吁相关机构加强对债务人地址变更的信息同步,避免无辜新住户卷入类似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