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Deepseek再次掀起全球AI浪潮时,新加坡早已悄悄布局——不是跟风,而是引领。在各国争相投资AI时,美国砸钱给科技巨头,中国押注产业应用,欧盟忙着立法监管,新加坡这个地图上的小红点却另辟蹊径:从大学生到小贩,从医院到组屋区——"全民AI化"。
据新加坡AI2.0规划,到 2030 年,新加坡 AI 产业预计创造 160 亿新元经济价值,而这背后则需要 1.5 万名专业人才的支撑。
为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育,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过去几年间,新加坡政府相关部门与各高等学府紧密协作,积极布局,相继推出一系列精心规划的课程与极具针对性的计划。
01 政府主导:AISG如何让全岛"AI觉醒"?

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AI Singapore,简称AISG)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以AI创新和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多项计划,为本地的AI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此,推出了一系列国家级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00 Experiments(100E)”计划。
该计划已批准 140 多个跨领域 AI 项目,完成并部署逾90个涵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预测分析等方面的AI解决方案,广泛涉猎医疗、金融、制造等多个重要行业。

另一项重要计划“AIAP 学徒计划”也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有 351 名毕业生,还有 51 人正在培训中。其中一位学员原本是银行职员,通过参与该计划,9个月成功转型为 AI 工程师。这一计划为许多想要进入 AI 领域的人提供了宝贵的转型机会。
在推动普惠教育方面,新加坡也不遗余力。2023 年推出的 AIAP Foundation 免费网课,让更多人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 AI 知识。LearnAI 社区工作坊更是将触角延伸到了退休人士和中小学生群体,真正做到了全民覆盖。
正如 AISG 所说:“我们不要只培养工程师,更要让卖椰浆饭的小贩会用 AI 优化库存。” 这充分体现了新加坡政府推动全民 AI 教育的决心和广度。
02 高校革命:迅速重新设计课程 融入AI
新加坡国立大学:多元课程,全面覆盖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自 2020 年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已成功推出并精心重新设计超 130 门 AI 课程。这些课程广泛覆盖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商业、人文与社会科学、法律等众多学科专业,深入探索 AI 在预测性数据分析、经济预测、人才管理与组织设计、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视觉、商业洞察等多元领域的实际应用。
在人才培养上,NUS已为约 4400 名学生提供 AI 和机器学习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随着 AI 和机器学习课程逐步融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学科体系,预计将有更多学生掌握这些核心技能。众多国大学生在学术培训进程中,借助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 AI 软件实操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NUS年初宣布,计算机学院将开设全新的 AI 计算机硕士学位课程,以及为期四年的 AI 计算机学士学位课程。这两项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全面且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学生在 AI 领域深耕细作。
南洋理工大学:深耕 AI 教育,成果显著

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与数码经济)、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学院院长翁之昊教授介绍,南大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在过去五年里,为约 3400 名本科生提供了 AI 培训。这些学生修读了包括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在内的八门 AI 课程,全面覆盖 AI 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应用。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院开设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课程。过去五年,为修读授课型硕士课程的学生提供了 14 门 AI 相关课程,并在去年新增了大语言模型和 3D 深度学习两门课程。
截至目前,已有近 400 名研究生在授课阶段完成了 AI 培训。学院现有约 500 名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 62%从事与 AI 相关的研究,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
新加坡理工大学:专注专业技能,培育实用人才

新加坡理工大学(SIT)信息通讯科技教授伊恩文斯・麦克劳林(Ian McLoughlin)表示,SIT于 2022 年推出应用人工智能荣誉学士学位(AAI)课程,专注培养学生在 AI 领域的专业技能。
课程内容覆盖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及自然语言处理(NLP)等 AI 核心领域。目前,该项目约有 200 名学生参与,首批 60 名学生将于今年毕业,他们也将为新加坡 AI 领域注入新生力量。
新加坡在 AI 人才培养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政府魄力十足,真金白银投入数亿新元预算给 AISG;教育体系敏捷,课程每年保持更新,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全民参与热情高涨,“在新加坡,AI不是选修课,而是新时代的生存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