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Deepseek再次掀起全球AI浪潮時,新加坡早已悄悄布局——不是跟風,而是引領。在各國爭相投資AI時,美國砸錢給科技巨頭,中國押注產業應用,歐盟忙著立法監管,新加坡這個地圖上的小紅點卻另闢蹊徑:從大學生到小販,從醫院到組屋區——"全民AI化"。
據新加坡AI2.0規劃,到 2030 年,新加坡 AI 產業預計創造 160 億新元經濟價值,而這背後則需要 1.5 萬名專業人才的支撐。
為加速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育,推動人工智慧產業的迅猛發展,過去幾年間,新加坡政府相關部門與各高等學府緊密協作,積極布局,相繼推出一系列精心規劃的課程與極具針對性的計劃。
01 政府主導:AISG如何讓全島"AI覺醒"?

新加坡全國人工智慧核心(AI Singapore,簡稱AISG)在全國範圍內,領導以AI創新和人才培養為重點的多項計劃,為本地的AI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此,推出了一系列國家級計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100 Experiments(100E)」計劃。
該計劃已批准 140 多個跨領域 AI 項目,完成並部署逾90個涵蓋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預測分析等方面的AI解決方案,廣泛涉獵醫療、金融、製造等多個重要行業。

另一項重要計劃「AIAP 學徒計劃」也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有 351 名畢業生,還有 51 人正在培訓中。其中一位學員原本是銀行職員,通過參與該計劃,9個月成功轉型為 AI 工程師。這一計劃為許多想要進入 AI 領域的人提供了寶貴的轉型機會。
在推動普惠教育方面,新加坡也不遺餘力。2023 年推出的 AIAP Foundation 免費網課,讓更多人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學習 AI 知識。LearnAI 社區工作坊更是將觸角延伸到了退休人士和中小學生群體,真正做到了全民覆蓋。
正如 AISG 所說:「我們不要只培養工程師,更要讓賣椰漿飯的小販會用 AI 優化庫存。」 這充分體現了新加坡政府推動全民 AI 教育的決心和廣度。
02 高校革命:迅速重新設計課程 融入AI
新加坡國立大學:多元課程,全面覆蓋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自 2020 年起,積極布局人工智慧教育領域,已成功推出並精心重新設計超 130 門 AI 課程。這些課程廣泛覆蓋計算機科學、工程學、商業、人文與社會科學、法律等眾多學科專業,深入探索 AI 在預測性數據分析、經濟預測、人才管理與組織設計、機器人技術、計算機視覺、商業洞察等多元領域的實際應用。
在人才培養上,NUS已為約 4400 名學生提供 AI 和機器學習的計算機科學基礎課程。隨著 AI 和機器學習課程逐步融入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科體系,預計將有更多學生掌握這些核心技能。眾多國大學生在學術培訓進程中,藉助實踐項目積累了豐富的 AI 軟體實操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NUS年初宣布,計算機學院將開設全新的 AI 計算機碩士學位課程,以及為期四年的 AI 計算機學士學位課程。這兩項課程將為學生提供全面且系統的人工智慧教育,助力學生在 AI 領域深耕細作。
南洋理工大學:深耕 AI 教育,成果顯著

南洋理工大學副校長(人工智慧與數碼經濟)、計算機與數據科學學院院長翁之昊教授介紹,南大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在過去五年里,為約 3400 名本科生提供了 AI 培訓。這些學生修讀了包括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在內的八門 AI 課程,全面覆蓋 AI 領域的核心技術與應用。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學院開設了人工智慧理學碩士課程。過去五年,為修讀授課型碩士課程的學生提供了 14 門 AI 相關課程,並在去年新增了大語言模型和 3D 深度學習兩門課程。
截至目前,已有近 400 名研究生在授課階段完成了 AI 培訓。學院現有約 500 名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 62%從事與 AI 相關的研究,展現出強大的科研實力。
新加坡理工大學:專注專業技能,培育實用人才

新加坡理工大學(SIT)信息通訊科技教授伊恩文斯・麥克勞林(Ian McLoughlin)表示,SIT於 2022 年推出應用人工智慧榮譽學士學位(AAI)課程,專注培養學生在 AI 領域的專業技能。
課程內容覆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及自然語言處理(NLP)等 AI 核心領域。目前,該項目約有 200 名學生參與,首批 60 名學生將於今年畢業,他們也將為新加坡 AI 領域注入新生力量。
新加坡在 AI 人才培養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潛力。政府魄力十足,真金白銀投入數億新元預算給 AISG;教育體系敏捷,課程每年保持更新,緊跟行業發展步伐;全民參與熱情高漲,「在新加坡,AI不是選修課,而是新時代的生存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