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加坡华人?【第一节:文化的起源】

2024年10月22日   •   2736次阅读

序言:虽然说我在新加坡的四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学业,但是这次留学的经历也让我有机会实地调研新加坡,从而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四年里,“什么是新加坡华人?”这个问题一直萦绕我心,也是我时常思考的。

其实新加坡华人身份不但复杂,而且因时而变。华族和其他种族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在如此的背景下互相影响,也因此为新加坡塑造了一群与其他华人地区不同的华人社群,更发展出了独一无二的新加坡华族文化。

那么,“新加坡华人”这个身份究竟代表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一再深思的问题。新加坡华族文化是丰富多样的,这其中包含了宗教信仰、人文艺术、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其实华人在新加坡这片土地上的发展同新加坡自身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要了解新加坡华族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就得从新加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答案。

早在14世纪,那时的新加坡还是叫做“淡马锡”。淡马锡(Tumasik) 一词源自于爪哇文的“tasik”,也就是“湖泊”的意思。淡马锡是位于东南亚中心的一座热带岛屿,通过棉花、降真香和盔犀鸟头盖骨等商品的贸易,克服了海岛资源匮乏的问题。盔犀鸟的头盖骨坚实美观,曾被人猎捕制成工艺品,珍贵无比。但是后来随着大量的捕杀导致盔犀鸟濒临绝种,现在的政府已经禁止一切有关盔犀鸟的交易。在古代,降真香在宗教和香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谓是药香两用,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同时也有着不错的药用价值。

位于东南亚的淡马锡,在衣食住行上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潮湿的热带丛林里,榴莲,香蕉,班兰叶与椰子等热带植物随处可见,它们如今都成为了许多新加坡美食的重要食材。班兰叶使用时多榨取其绿色的汁液,混入面点之中,以增添绿色色泽,亦可用于食物的包装。我在新加坡时品尝过用班兰叶制成的甜点。这种甜点带着具有视觉冲击的青绿色,同时伴随着花香、麦香和香草的香气,入口后则是带有微甜口味,口感蓬松的威风蛋糕,给人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

除了美食,在语言方面,此时在淡马锡的居民广泛使用马来语。从17世纪开始,马来语便是这里的通用语言。后来到了殖民时代,许多新加坡人也都会用马来语交流,这其中就包括峇峇(bā bā)和娘惹。峇峇娘惹也称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他们是华人移民和东南亚原住民通婚的混血后裔,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

在生活环境上,为了适应热带气候,人们普遍都住在亚答屋中。亚答屋的屋顶是把亚答树叶扎成一排铺成的。1950和1960年代以前,当组屋还未普及时,亚答屋仍相当盛行。这种屋顶可以让人们在酷热难耐的日子里保持凉爽。我感觉这和我国云南省内的傣族高脚干栏式木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自然的通风系统后来也影响了一些新加坡的现代建筑设计。

现如今的新加坡仍然保留着许多和淡马锡相关的文化元素,如“淡马锡控股”“淡马锡理工学院”以及“淡马锡初级学院”都是以“淡马锡”命名,仿佛“淡马锡”是现代新加坡的文化标签。而其中的淡马锡初院其实就是我在新加坡这里的高中。

19世纪初的新加坡人开始讲英语。由于出色的地理位置,1823年英国人斯坦福·莱佛士在新加坡建立了一个自由贸易港,方便英国在东南亚进行各种商业活动,自此英国将新加坡划为殖民地。

为了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这时的新加坡政府急需大量廉价的劳工。这些搬运货物的华人苦力来自中国南方的沿海地区。新加坡对人力的需求以及中国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时局动荡迫使他们南下谋生。其实除了这些华人苦力外,还有早在12世纪便在东南亚的爪哇岛及马六甲一带落地生根的华人,此时他们在新加坡看到了商机,因此来到这里充当本地社群和欧洲商人的中介,同时也扩展自己的业务。

在19世纪末,新加坡成了重要的贸易港口。在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国内的不同社区也正茁壮成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土民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福建话和马来语进行交谈。漫步于滑铁卢街,就能看到各大宗教场所齐聚一堂,和谐共存的场景。这时新加坡华族的五大方言群都有了各自的聚集地,并且在特定的专业领域里发光发热。其中福建人多住在厦门街、直落亚逸街和新加坡河一带,他们多从事海运、金融以及建筑业。而潮州人则住在三巴旺、汤申上段和榜鹅一带,他们多从事捕鱼业和香料及纺织品贸易。广东人住在水车路、登婆街和宝塔街一带,他们多为工匠,红头巾和妈姐。海南人则住在美芝路、武吉知马、樟宜-义顺一带,他们多从事酒店业,多为海员及佣人。还有客家人会住在桥南路、桥北路和大成巷一带,他们立足于药材、眼镜和典当业。新加坡的许多华人会根据自己的方言群、祖籍,甚至是行业加入会馆。由于英国殖民政府不太重视人民的福利,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人便成立大大小小的会馆以相互扶持。这些会馆给新加坡的华人提供住所和经济援助,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同时这些会馆也发挥缓冲作用,让华人移民在不受英国人的干涉下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信仰和习俗。新加坡直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华人会馆,成为现代新加坡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现在的新加坡延续了淡马锡与殖民时期所总结出来的智慧,建立起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机场与港口,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新加坡的人口日益多元化,英语作为新加坡日常工作和教学的主要用语。新加坡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政府允许各族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各族之间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是只要是新加坡公民就能享有同等的待遇。英语,马来语,中文和淡米尔语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而英语不仅促进了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还让新加坡与全世界建立联系。多元的新加坡社会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今背景各异的新移民的到来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本地的生育率,也让新加坡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且多元。

经过几代人的时间,许多事情也经历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然而,有些东西却保留了下来,例如早期华人移民所秉持的传统价值观。在下一章里,我将向大家介绍新加坡华人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敬请关注!

注:部分照片与资料来源于网络

新加坡总理刚坐稳大位,先来中国待5天,李显龙早已安排好一切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洗手池洗拖把、菜里惊现青虫、托盘酸臭难闻、老鼠横行……你敢在这样的新加坡食阁吃饭吗?
2025年06月25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他,毕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南洋理工!却在新加坡送外卖!现已回国,加入了美团
2025年06月26日   •   1万次阅读
全岛Money changer汇总!新币兑换这13种货币最划算!兑人民币5.56~
2025年06月25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234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8892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037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7011次阅读
全网最全对比!新加坡公民 & PR政府福利差异,一篇看懂值百万
2025年06月26日   •   5985次阅读
新加坡 vs 中国 vs 大马 2025生活成本全对比
2025年06月25日   •   5643次阅读
新加坡银行转账手续费大科普
2025年06月30日   •   4617次阅读
新加坡中介的潜规则你知道吗?如何破局?
2025年06月25日   •   4446次阅读
餐馆不提供免费自来水原因五花八门 有哪些是你能接受的?
2025年06月25日   •   4275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3933次阅读
李光耀的遗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如何分开的?
2025年07月01日   •   3420次阅读
蔡澜走了,但他藏在云吞面里“活过”的答案,还在人间冒着热气
2025年06月29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