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区又添打卡景点!六张艺术长凳让人驻足思考

六张艺术长凳将被设置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和滨海艺术中心之间的路上,直到2026年7月31日。(图:许凯菱)
市政区增添六张长凳,这些凳子不仅可以让人驻足歇息,也希望能让人停下脚步欣赏和反思周围环境的历史及文化意义。
这六张非比寻常的凳子将被设置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The Arts House)至滨海艺术中心之间的路上,直到2026年7月31日。
由艺苑公司(Arts House Limited)所策划的“凳子”(Benchmarks)项目是以“标点符号”为设计概念。
项目策划人骆建伟说,文字是叙述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他觉得,说故事靠的不单单是故事的内容,故事的形式也非常重要,而形式一般是用标点符号来带动的。
骆建伟认为,人们在步行的时候偶尔会想要停下来休息,就犹如一句话里头的标点符号一样,让人们在念句子的当儿有喘气的机会。
因此,这些凳子在设计方面不一定和标点符号有关,更重要的是象征在一条道路上,让人们有机会停靠休息、回顾过去的一个角落。
骆建伟说:“想像我们在走一条路,就像是在说一句话,然后那一句话有些时候会用一些不一样的标点符号来给那个语气叙述的转变。所以每一个凳子就是一个人家可以停、想像、回顾的一个地方。”
骆建伟也表示,这些凳子最主要的目的是带来艺术感而非实用性。因此,自己也邀请了一些完全没有参与过视觉艺术的艺术家,如文学家、戏剧导演和音乐家,来参与这次的计划。
“它的第一出发点是一个艺术品,然后我们才讲功能。”
This is Not a Bench


家具和空间设计师赖文凯的作品“This is Not a Bench”。(图:许凯菱)

家具和空间设计师赖文凯的作品“This is Not a Bench”。(图:许凯菱)

家具和空间设计师赖文凯的作品“This is Not a Bench”。(图:许凯菱)
由家具和空间设计师赖文凯所设计的“This is Not a Bench”就希望为人们提供一个探索非传统坐姿的机会,公众可以以不一样的坐姿坐在凳子上。
A Micropolyphonic Stage


作曲家许美端设计的“A Micropolyphonic Stage”。(图:许凯菱)

作曲家许美端设计的“A Micropolyphonic Stage”。(图:许凯菱)
由作曲家许美端所设计的“A Micropolyphonic Stage”长凳则以柔和的曲线,形成了标点符号“倒撇号”和“逗号”的形状。中间的一棵树除了能为公众遮荫之外,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让人们能够反思的安全空间,犹如一场杰出的音乐表演能够带动情感一般。
Re-Store / Neural Artefact Black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许致明的作品“Re-Store / Neural Artefact Black”。(图:许凯菱)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许致明的作品“Re-Store / Neural Artefact Black”。(图:许凯菱)
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教授许致明设计的“Re-Store / Neural Artefact Black”则是通过人工建筑实验室专门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所产生。
…all the King’s men


雕塑家杨劼的“…all the King’s men”。(图:许凯菱)

雕塑家杨劼的“…all the King’s men”。(图:许凯菱)

雕塑家杨劼的“…all the King’s men”。(图:许凯菱)
出自雕塑家杨劼之手的“…all the King's men”长凳则皆在纪念新加坡古石。他在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表示,在他记忆中,富丽敦酒店附近是有一块新加坡古石的,而作品名称的灵感则来自于儿歌“Humpty Dumpty”。
“钉子钉成的时候,就好像一个裁缝师把不同的东西拼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块的板块,(如同)把我们遗忘掉的历史缝起来。”
Sayang! Satay Sayang!


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和创意监制陈财龙的“Sayang! Satay Sayang!”。(图:许凯菱)

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和创意监制陈财龙的“Sayang! Satay Sayang!”。(图:许凯菱)

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和创意监制陈财龙的“Sayang! Satay Sayang!”。(图:许凯菱)

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和创意监制陈财龙的“Sayang! Satay Sayang!”。(图:许凯菱)
由一个金属烤架和一张木椅组成的“Sayang! Satay Sayang!”是戏剧导演、戏剧教育家和创意监制陈财龙所设计的,而他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小时候对滨海公园沙爹俱乐部“Satay Club”的一些回忆。
他告诉记者,他记得小时候经常到沙爹俱乐部,而那里当时非常的热闹。不过,自从沙爹俱乐部结业后,滨海公园一带的人潮就逐渐消失。
#iykyk


艺术家和作家黄汉冲的“#iykyk”。(图:许凯菱)

艺术家和作家黄汉冲的“#iykyk”。(图:许凯菱)
出自艺术家和作家黄汉冲之手的“#iykyk”凳子,形状则是一个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代表着流行词“iykyk”的解读。
网络文化,尤其是网络迷因(memes)文化,靠的是创造者和解码者之间的理解能力,而解码者能不能够解读创造者的迷因,就看解码者有多了解原创迷因背后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