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抱抱,讲故事”
“不行!妈妈在帮我温习功课,你走开!”
“哥哥打我~”
“是你先抢我玩具的!”
“妹妹把我书撕坏了……”
“妈妈,你有了新宝宝,就不爱我了吗?”
……


这是谁家的日常,举个手~~
家里孩子多了,妈妈恨不能变成三头六臂,工作、操持家务,还要管随时随地都想黏在你身上,捣乱又脆弱敏感的小家伙们……
欣妈家有3个娃,欣爸也绝对不算甩手掌柜,但已经觉得“日常处在崩盘边缘”了,每天有协调不完的纠纷。

最近,听说竟然有新加坡华人家庭,养了8个孩子!(这一定是新加坡政府最爱的家庭样本了!)

辣妈真的好好奇:一个家庭养两三个孩子已经压力山大,养8个娃,这对爸爸妈妈的耳朵和心脏,还好吗?
而且,一家10口的花销,分分钟要破产的节奏啊!一个月光吃饭就得花不少钱,再加上上学、看病、买衣服、文具、玩具、出去玩……月入2万新都不一定够用!
让我们看看这对超人爸妈,都是怎么搞定一切的吧~
一对爸妈8个娃
新加坡的公务员施先生(化名)和他的妻子以及8个孩子,住在马西岭的一间超大组屋里。
最小的孩子今年2岁,最大的17岁。
这个大房子有5间卧室,除了最大的姐姐小爱,最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房间,其他人都有自己的“舍友”。

16岁的大姐与14岁的妹妹一起玩电子游戏
“我们家就是一个游乐场,”爸爸说,“打架、吵架就是家常便饭。”他们会尽量减少孩子们看屏幕的时间,孩子们最经常做的活动,是玩乐高、画画,或者去操场玩。
如果都去的话,瞬间5人足球队不是梦,替补都有了!

孩子们在客厅里享受打打闹闹的欢乐时光~~
没有帮手,家里一样井然有序!
很多姐妹在怀老二或者老三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请女佣!
但是这个大家庭,没有买车,也没有请女佣,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秩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工作岗位,别说,还挺有用的。
孩子们从2岁开始学着做家务,先从整理衣服、清洁垃圾、洗碗擦桌子等简单的任务开始。

3岁的小伊整理好所有的鞋子后,坐在鞋架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大家庭的每个孩子都只有一双鞋,除了长大的哥哥姐姐——他们需要另备一些学校鞋。
蒸米饭这个工作,需要计量器、多一些力气和控制力,以及用电的知识,所以分派给大一点的孩子来完成。
再大一点,孩子就需要学着做菜了,这个大家庭周末的食物,都是由孩子们一手准备的,每个大孩子,都有几个自己的拿手菜。

孩子们的一周职责贴在厨房门上,他们会依据这个表格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一旦孩子们开始做家务,你会发现花费更少,浪费也更少了。
爸爸说,这么做有明显的好处:“孩子们开始清理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他们就知道不要把食物掉在地板上。他们开始自己叠衣服、找衣服,就会知道一定要放入衣柜,不能随便乱丢。”

14 岁的阿卡正在熨她的制服,孩子们在11岁左右才会被允许和教导如何使用熨斗,小妹妹好奇的观察姐姐的一举一动。
这对夫妻累积了不少类似的智慧,所以,即使有8个孩子,施先生一家也可以做到3-4天才洗一次衣服,以便节约用水。
这个秩序,也不是一开始就建立了的。
妈妈回忆说:
当我们有3个五岁以下的孩子需要照顾时,生活就会变得比较艰难。直到我们的大孩子开始帮忙照顾弟弟妹妹,这才让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喂饭、换尿布,带弟弟妹妹睡觉,哥哥姐姐们现在都做得很顺畅自然。他们也会帮助已经上学的弟妹们辅导功课。让大孩子帮忙照顾小的,也让他们学会了为别人考虑,不再只想着自己,也拥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
当然,有足够的空间,能做到这样的井然有序,也跟施先生夫妻俩早早购置了一个超大的组屋有关系。
12年前,当他们有了3个孩子时,这对夫妻将他们在榜鹅的五房室组屋,换成了马西岭的一套超大组屋。

这房子有5个卧室和3间浴室,足以容纳他们和一大群孩子。年初的时候,有6个家庭成员感染了新冠,最近14岁的二儿子感染了手足口,都能顺利的居家隔离。
不过,施先生夫妻也说,有8个孩子的确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挑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在安全措施放宽之前,团体人数被限制5人甚至2人,他们一家10口很难一起出门。
这也意味着,这个基督徒家庭,在那段时间不能去教堂,只能在家里做礼拜。

一家人一起敬拜赞美
疫情期间他们很少出去。每周,施先生选择带3个孩子一起出去买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学着挑拣蔬菜、水果。
他们的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学习到杂货店买东西了。

大一点的孩子是小一点孩子的榜样,姐姐在看着弟弟妹妹们挑选蔬菜,一一称重量,然后一起提回家。


回到家,两个姐姐把刚采购回来的一周食品、杂货分门别类放进冰箱,小妹妹则在一边观察、学习。

当天的午餐,有姐姐莱尔准备的炸鸡翅,现在大孩子多了起来,周末的餐点基本上都是大孩子们在做。

他们的餐点很健康,两肉一菜,配上低血糖指数的印度香米。
吃完饭之后,一家人聚在大大的客厅里,享受轻松愉快的时光。“聊天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爸爸说。

10口人一周的花销有多少?
你猜这个这个大家庭,每星期的餐饮、零食的花销有多少?
只有大概300新。
虽然看起来预算有限,但这对46岁的夫妇,很会精打细算,孩子们吃得营养,也有零食,他们会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一条特大的全麦面包可以做一周的早餐,当然,还会配上红豆包、肠粉等等孩子们爱吃的其他早餐食物。

餐桌上的气氛很活跃
施先生一家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吃饭,因为就算是去麦当劳,对大家庭来说也是很贵的。对孩子们来说,如果出去聚餐,就像过节一样让他们兴奋不已。
最近飙升的物价,让家庭的采购负责人施先生感受到了压力。他把经常购买的低胆固醇鸡蛋换成了更便宜的品牌。
他了解附近所有超市和湿巴刹的价格变动。
比如孩子们爱吃的三文鱼,平日里每公斤$22新元。但如果碰到昇菘超市促销,每公斤只要$12~$14新元,这个价格比湿巴刹便宜得多。
这时候爸爸就会以$60新元的价格买一整条三文鱼,家人就可以在两周内好好的大吃几顿。

这次超市采购一共花了$120新元,比他们平时高出约$20新元。于是爸爸只能拒绝了13岁的女儿想要$4.75新元的Ruffles薯片的请求。
“这个太贵了,你知道的。”爸爸温柔而坚定告诉女儿,换了一款价格低一点的薯片给她。
本来没计划生8个孩子
这对夫妇今年都46岁了。
施先生说,最初,他自己只想要2个孩子,而妈妈想要4个。两个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会有8个孩子,这是他们一生中做过的最疯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