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收到了一位
中年男椰友的来信
40岁,博士,来新加坡十几年了
平静的小岛生活却一下子
陷入了危机!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别人的故事,总有我们的影子
01
新加坡版中年危机:没有铁饭碗。
“椰子你好,我想分享我的故事,一抒心中苦闷!
昨天,我失业了,同时也收到了老婆的微信:


她连头像都换了,本来是一家人的合影......
回顾我这一路以来真是感慨,在新加坡真正安稳的日子,简直是一种奢侈。
我是一个理科男,大学、硕士、博士都是在本地读的。
毕业后就进了各种项目,开始了跳槽的职业生涯。

在新加坡读博,读的还是理工科,意气风发。
那个时候我爸妈跟别人说起我,那都是说儿子在国外,博士,月薪6000多新币,老婆温柔美丽......
这种生活直到我儿子出生,我做的3年合同项目结束,我被剔除出了项目组。
孩子嗷嗷待哺,我早已年过30了,被迫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差不多3个月,找到了一份国企工作,生活状态逆转。
干了两个项目,5年。我以为这回肯定安稳了,安心大胆地听朋友劝,做了点投资,还买了车。
结果,公司大裁员,我们项目正在重组,我又失业了。
那年我35岁,痛定思痛再不搞学术了,政府转风向,项目结束或者被砍,都要面临失业危机。
我决定,转去企业搞研发!当然了,工资肯定不如从前,但是没关系就求个安稳。

其实,我静下来也会多反思,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兢兢业业,学术水平、英文能力和性格都没有大问题,内向寡言,对别人造不成威胁,由此混个好人缘。
我想是不是我太与世无争了?这一次我非常拼,一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5年,公司经营不善,政府资助用完,部门关门大吉,40岁的我再度面临失业。
没有好转,只是更坏,连老婆都不理解我,回了娘家。

这一次我彻底绝望了,当我发现面试官,公司高层年纪甚至都比我小时,我陷入了一个疑问。
胸无大志如我,只是渴望安稳生活而已,怎么就这么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我要选择什么专业,毕业后就进企业吗?到底怎么做,才能找到一个铁饭碗,一捧无忧呢?
至少,不会像这样人到中年,还要面临找工作的窘境。”

人到中年,陷入危机
孤身在海外更显得窘迫
在无尽的漂流中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坚持下去?
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人的故事:
02
“异乡生活太苦了,我想回国。”
“毕业后不久,我就来新加坡工作了,背井离乡不为别的,高薪。
那时候同学毕业了,一些去北上广还好一些,但是大部分人回了家乡,月薪也就3500人民币。
当时,我在新加坡月薪3500新币,直接翻了5倍,小伙伴纷纷表示羡慕,我也有点飘飘然。
攒了点钱,就娶了那个一直在国内等我的姑娘。那一年,我接她来了新加坡。

两个人住在狭小的出租房里,从没出过国的她,依偎在我的怀里。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到新鲜而又陌生,她显得兴奋而又紧张。
那一段时间,我带她玩遍了新加坡,吃遍了南洋美食,她的朋友圈总有小姐妹留言,羡慕嫉妒。
她对我说,5年异地恋,我没让她失望。在一起,这是她最想要的结局。
我紧紧的抱住了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该吃的都吃了,该玩的都玩了,生活总是会陷入平淡。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以为我们会一直安稳下去。
孩子的出生打破了生活的平静,本来不会英文,对本地企业文化不熟悉的她,求职就是屡遭碰壁,工作都做不久,我们家庭收入一直不稳定。
孩子出生之后,她更是专心在家带娃,所有的经济压力都由我一人承担。渐渐地,我有点体力不支,她也对我们的生活诸多抱怨。
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点点小事就大哭大闹,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就看到了她黑著一张脸,把哭闹的孩子丢给我......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那几年,我们的生活一团糟。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她也出去工作了,我们又经历了她的角色转换期。
一直在家带孩子很难融入社会,而且,孩子刚上幼儿园,三天两头就会生病。她总是要硬著头皮请假,时间长了有了疑心病,总觉得同事疏远她,在背后议论她。
我看着她每天睡不好,头发掉一地,也非常的心疼。
但是,我的工作也特别不顺利,当时老大许诺我当项目总策划,我只能把整个家庭交给了,已经极度脆弱的她,对她的抱怨,眼泪免疫!
为了让生活走出泥沼,我全力以赴的工作!

结果,在我被外派的时候,老大聘用了一个本地人做总策划,他来了之后就搞起来拉帮结派那一套,把人都换成了他以前的同事,成了他的亲信,巩固自己在公司的基础。
最憋气的是,没过几个月公司换了制度,总策划成了掌握生杀大权的职位。人员、项目资源调配都归他管。
他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对他威胁最大的我。处处找我的不痛快,终于有一次他得逞了,一个共同错误让我背锅,我被降职不降薪处理了。
看着精疲力尽的妻子,再看看空无一文的银行存折,我动了回国的念头,于是开始试着联系国内的老同学......

03
“有了铁饭碗,一样要中年危机!”
来到了北京,我和老同学见面,一诉衷肠,也想寻求看看是否有新的机遇。
讲了这几年在新加坡的苦和愁,几杯酒下肚,越说越多!
我以为,他会嘲笑出国时意气风发,现在却无助的我,或者酸几句在国外生活不过如此,谁成想他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
‘兄弟你那算什么中年危机,顶多是挠痒痒!’

他说自己毕业就在家乡找了一份工作,在社区当事务员,一个月才3000多块钱。后来,觉得太没意思了,摔了铁饭碗来到了北京,薪水翻倍了。
但是,在这个家族企业里,经理比自己小6岁,是老板的小舅子,前几天公司还来了一个海归,NYU毕业,还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自己没有任何存在感,又不敢辞职,北京5环外的房子还要月供,1万2!
工资一大半花在孩子身上,每天辛苦奔波早没了夫妻生活,他跟我说:
‘兄弟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就是你在意这件事,你老婆却早不在意了!'
说罢,我们苦笑着干了一杯酒。

他继续说,丈母娘给他带孩子,每天趾高气昂,嫌他挣得少。和老婆吵架拌嘴了,直接骂他不是个东西,在母女俩面前抹眼泪,还说他坑了自己的闺女。
他问我老婆爱买东西吗?说自己老婆成天不是看什么红腰子,绿瓶子,就是造型清奇的吹风气,据说那是她办公室女同事的标配,看一眼价格,3千多!
‘这种时候,你就不能接茬,必须装傻。’
听了他的一番遭遇,我们的两个发量稀少的中年男人,挺著微鼓的肚子,在寒风瑟瑟的串店,干了一杯又一杯!”

04
“牺牲一己私欲,成全孩子未来。”
回到了新加坡,我的心境完全不一样了,老婆一直不同意我回去,觉得孩子在这里非常好,之前我都听不进去。
这次回来,我送孩子上学,看着她和不同种族的孩子,没有任何障碍的用英文交流着,稚嫩的脸上充满了欢乐。
我问她,愿意跟爸爸回奶奶家吗?是的,国内在她眼中就是奶奶家。她差点哭出来,说‘不想!不想!我不想!’
看着她跑进教室,这一次我沉下心了,不单单看到自己的辛苦,像我这种普通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可是我辛苦一点,却能成全孩子的未来啊。

尤其是跟一位前辈一番对话后,我更改观了。
他说新加坡,今年才50多岁,作为一个国家也陷入了‘中年危机’,国土小资源匮乏,没有腹地没有依靠,全靠着新加坡特色的发展模式,才有了今天的存在感。
这个岛上的人也是一样,在新加坡没有什么铁饭碗,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永远精进自己。
他让我时刻保持竞争力,每四个月就审视一下自己的简历,看看自己是否满意。在任何一个地方,干任何一个行业,想原地不动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