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壮大“绝地武士团”

2020年09月03日   •   7182次阅读

作者:吴俊刚

对外来人才竞争的问题,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局长庄凯峰引用了一个《星球大战》的有趣比喻,说明为什么新加坡必须保持开放和吸引人才。以工艺技术领域为例,并不是每个新加坡人一开始就懂得设计生产迅速变动的全球市场所需的产品。因此,我们需要外来的绝地大师(Jedi Masters)。这些人(指公司首脑)具备国际经验,可以让我们学习。

新加坡官员用《星球大战》作比喻,说明为什么新加坡必须保持开放和吸引人才。(互联网)

至于缺乏经验的本地人,则可以从学徒(padawans)做起,就教于大师,然后逐渐晋升为绝地武士(Jedi Knight)和大师等主要领导位置。而在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的层次,我们则须确保所引进的外籍员工,不会剥夺本地人的机会。(参见8月30日《早报星期天》的《破解四大迷思 搞懂自贸协定》)

这是很合情合理的说法,其实也是新加坡政府一路来的政策和做法。每个国家引进外资和吸引外来人才,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学他人之长以为己用,而不是让“外来军团”反宾为主,操控大局。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采取了这种策略,规定外来投资必须向当地人转移技术,“师夷长技”,因此经济上取得跳跃式的进展。

问题在于,理论和落实层面往往会出现落差。理论正确,未必就能如实地落实。这就必须看实践的结果。如果查核实践,发现结果并不如预期,一个可能性就是落实过程出现问题或偏差。这个时候,重点应放在设法纠正偏差,没有必要再为理论辩护。

理论上,我们可以高价请来本地所没有的外籍绝地大师,通过他们把功夫传授给本地人,逐渐造就一个以本地人为核心的武士团。但是,理论上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这位大师来了之后,没有心思培训本地人,而是利用机会和职权,占据山头,拉拢前门徒、朋党或同乡,自立门户,排挤本地人。

47个雇主曾因涉嫌招聘时歧视新加坡人被人力部列入公平考量框架监督名单。图为金融区上班族和行人(档案照)

其实这并非不可能,而是已经有不少的实例。8月5日,人力部就公布,有47个雇主涉嫌招聘时歧视新加坡人,被列入公平考量框架监督名单。另有240家公司可能预设外籍人士为招聘人选,以及没有遵守公平考量框架有关刊登招聘广告方面的要求,正受当局调查。把雇佣有偏差的公司列入公平考量框架监督名单的做法,始于2016年,过去几年来已经有1200个雇主被列入名单。

上述47个雇主中,30个来自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行业,其余来自行政及支援服务、制造及教育服务等领域。这30个雇主都聘请了大量属于同一国籍的专业人士、经理、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PMET)。其中一家财富管理公司的PMET员工中,近四分之三来自同一个国家。

显然,人们都很想知道这些公司的名字。当然,大家也很想知道,这些公司的管理层有什么借口,敢于如此明目张胆地歧视或排挤本地人。他们应该都知道,那些曾经这么做的公司受到了惩罚,包括拒绝或限制它们的就业证申请。一个可能的答案是现有的惩罚力度不够,起不到应有的吓阻作用。

过去四年来,有千多家公司被当局列入了“黑名单”,虽然有些已经改过自新,但前仆后继的现象持续,正好说明惩治力度不够;所以是时候改弦易辙,出台更严厉有效的对治方案。除了加大惩处力度,或许当局也须检讨其他配套措施,如设法更好地监管那些没有工会组织的外资企业,提高工作证持有者申请成为永久居民的门槛等;否则一些外来绝地大师不仅可以庇荫“自己人”,还可让他们申请到永久居留权,享受半个公民的权益,一举两得;而我们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很不划算。

人力部近日已大幅调高聘用就业准证和S准证外籍员工的薪金门槛。图为金融区上班族。(档案照)

8月27日,人力部出台了一项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大幅调高聘用就业准证和S准证外籍员工的薪金门槛。此外,为了确保本地中等技能者与外籍求职者公平竞争,从10月1日起,企业在考虑聘用S准证外籍员工之前,必须先在政府求职网站上打招聘广告,让本地员工有机会申请这些工作,广告的时限也从原来的14天延长至28天。这套新措施将大大提高公司聘用外籍员工的薪金成本,但成效如何,还须密切观察。

上个星期四(8月27日),贸工部特别发表文告澄清人们对《新加坡—印度全面经济合作协定》(简称CECA)的一些误解。文告指出,CECA并未开放印籍人士到我国来成为公民或永久居民,也没有要求我国自动向印籍白领发出就业准证。即便是通过企业内部调动前来我国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必须符合条例。他们向来只占就业准证持有者不到5%,并且来自多个不同国家,印籍人士只占一小部分。

隔天,贸工部长陈振声和庄凯峰还接受了《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的专访,再次就有关课题作更详细的解说。(详情请参阅《破解四大迷思 搞懂自贸协定》的报道)

平心而论,任何国家和其他国家签订自贸协定,都不可能给别人好处而自己吃亏,也不可能要别人吃亏给自己好处,最终谈判的结果必然是双方有取有予,各有所得,也可能各有所失,但总体上是双赢,能使彼此最多的公民受惠。

对地小人寡的蕞尔小国而言,充分利用本土和外来人才、兼容并蓄,是最理想的做法。(海峡时报档案照)

说回绝地大师的话题。其实新加坡的大公司,包括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及淡马锡控股等,都有过不惜重金礼聘外来大师的经验。但事实证明,不是所有外来的和尚都会念经。对一个地小人寡的蕞尔小国而言,最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充分利用本土和外来人才,兼容并蓄,以外来人才补充本土人才的不足,两者相辅相成,也相得益彰,糅合成一个强大的武士团。

基本原则还是得抛开各种狭隘的理念,实事求是,唯才是用,真正能为我们服务和传授真功夫的大师则留之用之,有问题的害群之马则应尽快剔除之,绝不能因噎废食,或是演变成排他和排外。只有这样,新加坡的绝地武士团才能日益壮大。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