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列出本地需要做出的七大政策改变,来更新社会契约,让人民改善生活,并照顾弱势群体。
以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为首的第四代领导班子公布“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勾勒七大转变,确保广大中等阶层和其子女的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最弱势群体继续得到照顾,以此作为建设共同未来的路线图。
177页的报告题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Building Our Shared Future),七大转变涉及教育、工作、家庭、年长者、弱势群体、长期规划,以及团结国人。
01 显著填补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
政府承诺,在维持经济开放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多支援,让新加坡人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充分发挥技能。随着一技走天涯时代已过,政府会通过增加技能创前程培训补助、提供处于职业生涯中期、资深员工培训津贴以进修等方式,支持雇员终身学习。
缩小工资差距 鼓励更多元职业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政府也将竭尽所能缩小因学历、行业不同而出现的工资差距,同时鼓励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灌输行业不分尊卑,行行皆有能人的精神。
过去10年,本地自主大学、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起薪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政府会更关注年轻的工教院毕业生,鼓励他们进修取得文凭,从而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和获取更高薪水。
政府将探讨如何减轻工教院毕业生获取文凭的费用。一旦他们顺利毕业,也可以协助填补公积金户头,以供未来购屋或增加退休存款。
02 为年长员工提供培训津贴以便他们能请假受训
报告强调,新计划是支持再就业,而非给予失业援助。因此提供财务援助的条件,是失业者每个月要积极找工作。至于更有可能面对财务压力的中、低收入群体,也会获得针对他们需求的援助。其他鼓励重返职场的特点,包括接受再培训者可获得培训津贴。

03 支持国人考取另一个获政府资助的专业文凭
随着经济波动加剧,未来预计会有更多本地人非自愿失业,政府准备推出一项涵盖财务援助的再就业援助计划,协助失业者重返职场。
根据10月27日公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政府认为是时候为非自愿失业者推出新援助计划。新计划不仅提供财务援助,也涵盖职业指导和就业支援,帮助这个群体找到合适的职业道路,从挫折中反弹,在职场上越战越强。
李显龙总理8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正拟定一项计划,为被裁者提供短期财务援助,缓解他们的财务压力,从而在过渡期能专注受训以提升技能。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随后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透露,政府不会效仿外国落实失业保险计划。
“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指出,政府在设计新计划时参考各国做法,确保不会过于慷慨给予失业福利,以致于有人宁愿继续失业,也不要重返劳动市场。

04 为非自愿失业的中低收入求职者推出新援助计划
政府将通过提升版社区联系站(ComLink+)计划,为积极存钱购屋或维持就业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多或更长期的经济补贴,进一步赋予他们向上提升的能力。
政府在10月25日发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中,勾勒政府准备如何协助弱势家庭改善生活。
报告指出,许多低收入家庭都在努力自我提升。然而,有些面对较大障碍,尤其是育有孩子并且有多重挑战的租赁组屋家庭。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自2019年起逐步推展的社区联系站(ComLink)计划,针对育有孩子的租赁组屋家庭需求,协调多项援助项目,提供更深入全面的支援。社区联系站如今已扩大至全国有租赁组屋的市镇。受惠家庭约1万4000户。
报告指出,单单针对个别家庭的需求提供援助仍不足够。政府将推出提升版社区联系站计划(ComLink+),为弱势家庭提供额外援助。政府的额外支援将与弱势家庭所采取的行动计划联系起来。
例如,对于那些付出努力,在维持稳定就业、存钱购买组屋,以及确保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等方面取得进展的家庭,政府会考虑给予他们更多或更长期的经济补助。
拟为较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全面托儿津贴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缩小较低收入家庭孩童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学前中心报读率,政府准备为较低收入家庭提供更全面托儿津贴,鼓励更多低收入家庭让孩子最迟三岁接受学前教育。
此外,指定的政府资助学前中心将获得额外资源,以便为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更及时和有效的援助。这包括更频密联系家长,确保幼童不缺课,以及更好地帮助有学习障碍的孩子跟上学习进度。

在促进包容社会、扶持体障者方面,政府在落实去年8月推出的强残障服务总蓝图(Enabling Masterplan 2030)的工作上取得不少进展。
这包括到了明年底,全岛325个交通灯将增设全天候有声提示的功能。这些交通灯分布在视障者人数较多的10个市镇。
05 探讨进一步增加带薪育儿假
到了2030年,政府计划为托婴中心增添70%名额,可照顾多9000名婴孩。
政府在星期五(10月27日)公布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中,透露将加强对家庭的援助,包括协助育有年幼孩子的家长更好地兼顾家庭责任。政府将与主要业者合作规划托婴服务的名额,尤其在育儿需求高的地区。同时,将与社区伙伴提供负担得起且可靠的保姆服务,为家长提供多一个托婴选项。
根据报告,许多家长反映兼顾家庭与工作的挑战,尤其在孩子出生的首18个月。随着家庭人数减少,更多祖父母工作,家长料更难依靠家人帮忙照顾幼儿,政府为此将加强这方面的支援。
政府已延长有薪陪产假,2024年月1日1日起出生或接受领养孩子的父亲,可享有的陪产假将从两周增至四周。额外两周的假期暂时不强制,但政府计划尽早规定雇主提供这额外的假期。
探讨增加有薪育儿假是否可行

当局也将与劳资政伙伴探讨增加有薪育儿假是否可行,照顾家长需求的同时,须考虑这将对企业成本和运作造成的影响。
为了让人们维持工作生活和谐,政府将在2024年推出灵活工作安排劳资政指导原则,要求雇主公平处理雇员灵活工作安排的请求。当局也会协助雇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包括重新设计工作,来推行灵活工作安排。
照顾年长、生病或残障的家人是一项重大责任,当局也会探讨如何通过看护者假、灵活工作安排等措施,更好地支持需要工作的看护者。照顾者联盟(Caregivers Alliance Limited)等互助组也提供资源与培训,协助看护者。
政府将继续帮助残障者与家人,包括为特需孩子的家庭提供额外援助,减轻他们上特别教育学校、学生托管中心、接受早期介入服务的开销。
为了支持人民组织家庭,政府也检讨了住屋政策,把新组屋分为标准地段、优选地段及黄金地段组屋,确保人们负担得起组屋。
06 推出乐龄SG(Age Well SG)计划
到了2025年,预计每10名年长者中,就有八人可到住家附近的活跃乐龄中心参加活动。
政府星期五(10月27日)发布“新加坡携手前进”报告中,透露将通过乐龄SG(Age Well SG)计划,扩大活跃乐龄中心网络并且提升中心的服务。
报告指出,政府已逐步扩大护老设施,设立了更多疗养院和乐龄护理中心,并且增加了居家护理服务。然而,这仍不足够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社会上下应协助年长者保持活跃,以及与社会维持联系,避免他们与社会脱节而产生孤独感。
活跃乐龄中心提升服务后,将积极动员友伴义工和关爱乐龄大使联系年长者,尤其是独居者。
除了举办让年长者一起用餐和做运动等多元活动,中心也会开展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年长者当义工或为其他年长者策划活动,保持活跃的同时也为社会做贡献。
政府也将通过乐龄SG计划,让组屋和邻里更加亲乐龄,让年长居民舒适地在家中和社区中生活。
根据报告,已开始试行的“安行街道”(Friendly Streets),未来会扩大至全岛市镇。陆路交通管理局今年3月已宣布,准备在2025年底前,在宏茂桥、武吉巴督西、淡滨尼、大巴窑和西海岸试行安行街道计划,推出更宽敞的走道,以及延长交通灯“绿人”亮灯的时间等措施,让年长者和居民出行更安全。

另一方面,政府计划推出更多社区关爱组屋(Community Care Apartments)以及与私人发展商合作提供的辅助生活住宅选项,并且通过提升版乐龄易计划(Enhancement For Active Seniors,简称EASE),津贴更多适合年长者进行日常活动的居家装置。
随着人们越来越长寿,政府也会进一步协助较低收入者增加养老储蓄。
除了推出面向五六十岁夹心层的共同前进配套,政府也准备提升现有计划,包括就业入息补助计划、乐龄补贴计划,以及退休户头配对填补计划等,为较低收入者提供更多退休保障。
07 以及在低收入家庭主动实现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更多财务援助等。
在这同时,政府会向低收入家庭伸出援手,赋予他们能力,改善生活,同时让社会更具包容性,支持残障人士终身学习,并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参与各种活动和独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