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刷屏!前天晚上,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公布。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奖项授予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
颁奖机构称,两位学者的这些发现和工作,使得针对新冠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

名利双收,对于二人来说是最好的写照。
但是,mRNA从被发现再到运用到疫苗制作上,经历了太多的艰难。“跌宕起伏”的卡塔琳·卡里科在过去几十年,曾经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他们凭什么能够斩获荣誉?
这项贡献是关键!
迄今为止,共有225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截至2022年颁完奖),刚刚得奖的卡塔琳·卡里科是第13位获得该奖的女性科学家。
说起来,这两位科学家的突破研究使得高效率的新冠mRNA疫苗得以被快速研发,也已凭此获得了多项大奖。
其中,就包括了2022年美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2021年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The Lasker Awards)、2023年盖尔德纳奖等。

瑞典颁奖机构在表扬两人的奖状上写道:“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mRNA如何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在现代人类卫生面临最严重的一次威胁期间,获奖者为空前快速地开发出新冠疫苗做出了贡献。”
但是,在接近几十年时间里,mRNA疫苗却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行的技术。
在那之前,mRNA疫苗在被注射进实验动物体内后会立刻诱发不必要的地免疫反应,最终导致疫苗被降解。此外,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死亡!

图源:BBC
1997年,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相识。作为免疫学家的韦斯曼在两人合作之后给予了卡里科相当多的帮助。
在2005年,二人前后发现,将mRNA中一种称为尿苷(uridine)的分子替换成类似的分子假尿苷(pseudouridine),就能避免这种免疫反应的发生。
两人通过对体外合成的mRNA进行碱基修饰而大大减弱了其免疫原性,从而减少非特异毒性反应发生,并通过去除mRNA混杂的双链RNA而进一步降低毒性,同时提高蛋白质翻译效率,使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加。
因此,他们的工作才是自1961年,mRNA被研究人员正式发现后,最终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一步。

图源:摄图网
但是,在整个科研过程中,卡塔琳·卡里科的道路并不是一路顺遂的。
这其中,有来自科研的压力,更有来自生活的重担......
中年失业、失去专利、患癌...
拯救了万千人民的她经历了很多
1955年,卡塔琳·卡里科出生在匈牙利的小镇小新萨拉什(Kisújszállás)上。幼年时,她曾日复一日地检查著父亲屠宰的猪,住在一间烧着木屑炉子的小屋内。
1973年,她考入了匈牙利名校塞格德大学,并第一次接触了mRNA,产生了浓厚兴趣。1978年,她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正是mRNA的应用。

毕业后,她曾经留在匈牙利科学院塞格德生物中心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没有像很多同道中人一样选择去美国深造。
当时,她给出的理由是:在匈牙利我也能完成研究实现自己的愿望。然而,现实第一次给了她一记闷棍......1985年,她被研究所解雇了。

1985年卡塔琳·卡里科和丈夫、女儿合影,图源:sciencenews.dk
迫于无奈,卡塔琳·卡里科只能前往美国继续完成自己的梦想。在屡次碰壁后,美国天普大学给了她一个博士后的职位。
但是,因为她当时的导师并不看好mRNA的应用研究,她最终离开了这里并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
可是,宾夕法尼亚大学也似乎不看好mRNA的前景。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当年,卡塔琳·卡里科就提交了基金申请,想尝试采用mRNA开发疫苗,但申请失败。
后几年,她年年申请,年年被拒,竟达八年无法为这一课题申请到基金......她的研究方向因为现实原因遭受了重大瓶颈。

图源:Telex
到了1995年,也就是她来到大学的第六年,卡里科迎来了降级降薪的待遇。
根据卡塔琳·卡里科的回忆,她当时刚刚做出一些重要的发现,学校就把她轰出了实验室,在动物房边上给她安排了一个小房间办公做实验。
而且,更惨的是,这个节骨眼,她又被诊断出癌症,需要进行两次手术!这时,她的丈夫却由于签证问题不得不滞留在匈牙利。她只能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关注着她的研究。

2015年卡塔琳·卡里科和德鲁·韦斯曼在实验室内,图源:Springer
幸运的是,不久后,顺利康复的她遇到了德鲁·韦斯曼。韦斯曼对她的研究很感兴趣,不仅提供了研究内容上的支持,还向待遇已经降至冰点的她带去了资金援助。
之后,卡塔琳·卡里科的研究顺利了许多,获得了多份基金。2006年,卡里科和韦斯曼申请了第一个mRNA相关专利。
这些年,卡塔琳·卡里科共发表了70多篇论文,绝大多数聚焦于mRNA体外制备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与此同时,她还与另外一人合伙成立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尝试开发mRNA药物。但因为市面上对此需求不高,七年后只能黯然关闭。

图源:Ms. Magazine
与此同时,卡塔琳·卡里科也将自己的技术转让给德国一家新兴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彼时,BioNTech还蜗居在德国美因茨大学的校园内,连公司网站都没做起来。
2013年,卡塔琳·卡里科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又发生一次不愉快,校方拒绝恢复她1995年降薪的教师职位,又在知识产权许可上与她产生分歧(宾大将知识产权卖给了另一家公司)。
最终,她选择了辞职,加入BioNTech并担任高级副总裁。当时,校方不以为意嘲讽BioNTech是一家连网站都不存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以此来暗示卡里科的选择毫无价值。

图源:宾夕法尼亚大学
这些年,随着mRNA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进一步改进,部分mRNA疫苗(如莫德纳的寨卡疫苗、BioNTech流感疫苗)开始相继问世。
2020年,在我们熟知的时间线里,新冠疫情爆发了。mRNA疫苗“研发时间短”的优势凸显。2020年12月18日,两人接种了自己开发出来的第一针mRNA疫苗。

虽然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但卡塔琳·卡里科却相当淡然,之前,在接受《Nature》的采访时,她直言“所有人都在添砖加瓦,包括我。”
名利双收的卡塔琳·卡里科得奖后,将和韦斯曼将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137万2000新币)奖金。
现在,她将有更多时间和金钱(虽然她早已经不缺了),从事她热爱的科研工作了。

图源:Penn Medicine
mRNA疫苗再被曝不安全?
新加坡当局发文反驳
虽然新冠现在看起来,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是,对于被全球广泛使用的mRNA疫苗来说,对它的研究依旧在进行中。
今年7月,瑞士一份针对新冠mRNA疫苗同心脏损伤有关联的研究报告出炉。报告指出,在瑞士一家医院工作并接种了mRNA疫苗的777人当中,有22人出现心脏损伤的情况!


报告原文
消息一出,让不少人相当担忧,也引起了新加坡当局的关注。
在详细评估了报告后,新加坡卫生科学局于上个月月初发表了一份文告,反驳了这份研究的结果。
当局表示,报告只是根据人体内肌钙蛋白水平的增加来定义心脏损伤。但实际上,如果没有伴随其他症状,人们其实不必为此感到担忧。


来源:HSA
有鉴于此,卫生科学局认为,接种疫苗后的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不应该看作是出现心脏损伤或心肌炎。他们会继续密切监测本地所有疫苗的安全性,在出现新的安全隐忧时告知民众。
另一方面,根据的官方数据,截至6月30日,在全国疫苗接种计划下施打的mRNA疫苗已超过1721万剂,当局接获的疑似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别占总注射剂数的0.1%和0.007%,也维持在稳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