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上,只能说对于客工的安置,是新加坡这场新冠斗争中的一个难以两全,难以兼顾的问题。
坊间民众对于本地客工被限制外出长达17多个月,心里是很同情的。
但,在社区病例激增的时候,此时放宽出行限制,也难免引起对于客工宿舍重新爆发疫情的担心。
因为即便宿舍出来的客工没有携带病毒,他们到社区后,如果感染了病毒回到宿舍,怎么办?
那么到时,重新一轮行动限制令,隔离令,循环往复。

如果不小心客工宿舍中形成传播链,今年的形势就会变成客工宿舍+社区一起爆发。。。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从每日新增病例的走势图来看。
这两天社区病例激增的曲线,跟早前7月中旬社区病例开始激增的曲线走势有点相近。

(点击看大图)
但今年跟去年最大的区别在于:
去年客工宿舍疫情爆发初始,病例都是在当局有所动作之前迅速传染出现。

(点击看大图,去年4月5日,日增60例,措手不及)
而今年,至少这两天的客工宿舍病例基本上都是通过定期检测、或者隔离以后才确诊的。

(点击看大图,昨天9月13日,日增63例,主动检测发现)
从这一点看,今年的客工宿舍很难爆发如去年那样的规模。
但这也只是推断。
客工作为新加坡的一部分,重返社区合情合理,只是无疑疫情形势更难揣测,只能且行且珍惜了~
社区感染群及重症情况 疫情持续扩散还会有什么影响
除了客工宿舍以外,现在社区之中还有16个大型活跃感染群:
新增感染群:仁慈疗养院,累计确诊28人。其中20人是疗养院的住户,8个是员工。


据卫生部文告,疗养院的员工都打完疫苗。确诊病例中有一个老人没有打过疫苗。
牛车水大厦感染群,昨天新增个21个病例,累计确诊105人。
其中73人是摊贩跟助手,有4个清洁工人以及1个安全距离大使,27人是确诊员工的同住者。


牛车水大厦感染群扩散很快。
近期邻近中秋节,原本牛车水应该是最热闹的地方,比如去看灯饰,买月饼等等。

但是临时疫情爆发,搞得现在大家真心不是太敢去。



没有人来,牛车水的商家也是没处诉苦,一年佳节,生意又没得做。
DHL供应链区域运输中心感染群,昨天新增10个病例,累计确诊41人。其中38人为员工,3个为员工的同住者。


和利出入口商有限公司感染群,昨天新增5个病例,累计确诊61人。其中47人为员工,14个为员工的同住者。


阳景大道30号建筑工地感染群,昨天新增16个病例,累计确诊156人。
八大巴士转换站感染群,昨天新增个25个病例,累计确诊730人。
除了盛港巴士转换站没有出现病例以外,大巴窑、淡滨尼、文礼、碧山、裕廊东、金文泰跟榜鹅都有新增确诊。
其中大巴窑跟文礼累计确诊分别为220起、200起。
上述是6个关注度较高的感染群。除了感染群,还有一些零星确诊。

比如大华银行大厦二座(UOB Plaza 2)地下室金条柜台的一名职员、莱佛士书院的一名教师等。
随着疫情的扩散,目测这种零星病例现在有不少。
昨天社区病例597个,但有统计的感染群相关新增病例加起来也就120个。剩下的人都是怎么感染的,在哪感染的我们无从得知。
目测在卫生部不追溯病例关联以后,这些病例彻底成谜。
伴随疫情扩散产生的影响 跟病毒共存并不简单。
就不说当局想要琢磨出适合新加坡的共存道路到底是个什么样。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有一些“应运而生”的问题。
1)部分行业关门消毒,员工隔离,人手不足
比如,现在的一线防疫策略是哪里出现病例就关哪里,密切接触者就隔离,或者在家观察14天。
这样一来,关门的地方业务就会受影响。

来源:todayonline
巴士行业就是这样,员工感染,密接者得在家隔离,这样一来人手不够,业务难以进行。
本地公共运输业者Go-Ahead公司就宣布,明天起暂停5条巴士路线:
快捷巴士服务12e、43e、518号、市区直透巴士服务661和666号。

还有的路线是比平时到站时间晚,比如乘客要多等上5分钟左右。
这种局部停业、业务延缓的情况,有可能会随着社区病例激增而更加频繁地出现,不只是交通行业。
且因为疫情扩散,现在有点人人高压。 情绪紧张,不晓得明天的病例又是个什么惊人数字。不晓得这次社区到底会有多严重。下一个中招的是不是自己。
2)这种氛围下很容易捕风捉影,谣言四起。
谣言一:34个小贩中心因新冠关闭
谣言二:本地有人因为打疫苗死亡
比如这两天在社交媒体疯传的小贩中心受新冠病毒影响的关门名单。
名单足足列出了34个小贩中心,相当于约全岛三分之一的小贩中心数量。

网传名单
当然现在环境局已经辟谣说这个名单是个假新闻。小贩中心关闭是因为要进行例行清洁,这个每年都有。
但也暴露了一点,大家对于疫情的敏感值已经上升到了一个草木皆兵的程度。

且在这个时期关门清理,是不是也会造成其他地方的人群拥挤?这也是网友的另一个担心:
“讲真,现在关了小贩中心清洁维修不是很明智吧。这样不就是让大家去别的地方挤吗,给病毒创造条件?”

除了关门就惶恐,担心是不是病例来过。
现在还有人在网上散播另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谣言:
新加坡的疫苗接种率已经到了81%以上。这么高的疫苗接种率,竟然没人有事?
据有报道的消息,本地仅2人出现严重副作用,各自得到疫苗保障计划的最高赔偿金额22万左右。
而在新西兰、日本、美国、南非等接种跟新加坡同款疫苗的国家,都有出现接种疫苗以后死亡的案例。

比如新西兰,8月30日出现一个打完辉瑞心肌炎死亡的。
日本据统计556人死亡,554人打辉瑞,2人打莫德纳
可能是这些消息引起了本地部分人士的猜疑,卫生部也出面回应:
新加坡本地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同年龄层每千人死亡率),在过去5年以来一直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