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制胜之道,新加坡打破陈旧观念:建立公正而仁爱的社会契约,突破物质追求束缚

2023年08月09日   •   1368次阅读

近日,《海峡时报》副主编蔡美芬撰文评述,指出新加坡正面临的问题:日益激烈的“怕输”文化所带来的沉重压力,正在给新加坡梦蒙上一层阴影。这一警示对我们来说非常及时,它提醒我们切勿将物质成功视为个人唯一追求和国家成就的独有标准。

教授简介

Terence Ho | 何伟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实践副教授

虽然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指标,确实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这些指标仅仅捕捉到经济增长的一个方面。

除了GDP和人均收入外,还有许多其他宝贵的社会指标,对于个人和集体幸福和福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工作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充裕的休闲时间以及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即便这些指标在国家或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并没有直接体现。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公共政策,提升民众的精神幸福感。最近,政府在进行的预算案辩论和拨款委员会的辩论中,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如此,公共机构和社会成员仍可采取更多行动,以超越纯粹的物质利益的方式,改善人们的福祉。正如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Lawrence Wong)所言,建立一种基于"温情的唯才是用制度"(Compassionate Meritocracy)的新社会契约对于新加坡国家发展的当前阶段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在竞争和集体主义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

实现高质量发展,减轻排队住房移民压力

有人开玩笑说,在新加坡排队是一项全民娱乐活动,但实际上,排队只会带来无聊而不是愉悦。虽然在商店、食品中心和道路上排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没有明确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本。

在忙碌的时刻,人们争相与他人竞争,这催生出不少压力。在高峰时段,汽车争先恐后地驶入学校或寻找停车位,很容易引发怒火。拥挤的高速公路、周末挤满的餐馆、商场和景点,都在制造摩擦和加剧焦虑。然而,问题的根源并非在于新加坡的土地面积无法容纳560万人口,而是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肩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总是在同一时间、相同的地点匆忙奔波。

因此,推行旨在减少高峰需求的政策可大幅提升幸福感。新加坡人力部政务部长颜晓芳(Gan Siow Huang)在上周的国会辩论中,为提倡劳资政三方合作伙伴如何支持灵活工作安排,耗费了相当一部分篇幅。除了鼓励护理人员和老年人重新进入或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这些安排还有助于更加平衡地分散人们对道路、商业设施和娱乐空间的需求,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内。

在公共住房领域,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满足民众对住房的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其中,提供充足的预购组屋(Build-To-Order, BTO)和更合理的分配方式可以显著缩短新购房者的等待时间。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inistr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已经公布了多项措施,以增加预购组屋的供应量,提高民众的负担能力并优先考虑年轻家庭。

预计在2023年,新加坡将建造大约23,000套组屋,进一步缓解住房紧张状况,满足人们对安逸居所的需求。到2025年,预购组屋项目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有机会轻松获得适宜的住房,并能够负担得起合理的住房费用。这不仅对于支持家庭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打算组建家庭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舒适。

有人会问,为何不通过延缓人口增长来解决新加坡面临的问题?事实上,虽然移民填补了新加坡本地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市场空缺,满足了经济的基本需求,但考虑到土地、基础设施和社会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必须谨慎控制移民规模。虽然富有的移民涌入新加坡可能带来财富和创造就业机会,但也推高了租金并产生了其他社会成本。

因此,为了进一步控制移民数量和提高移民质量,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最近宣布提高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下永久居留资格的申请条件,这一举措可谓及时之举。此前关于新加坡国会反对党领袖毕丹星(Pritam Singh)提出为新公民引入英语语言测试的建议,已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无论是否采纳这些测试,其核心精神在于确保移民能够良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对新加坡人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不利影响。

新加坡正处于迈向下一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应当追求一种综合而高质量的增长模式,旨在实现物质幸福感和精神幸福感的双重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解决拥挤、排队等社会不便问题,从而减轻全体居民的负担。

缓解竞争激烈的教育,减压与全面培养并重

在新加坡,高度竞争的教育体系是给父母和孩子带来巨大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个体系里,每个孩子都似乎身处一场所谓的“竞争激烈的赛跑”之中,奋力追逐成功。

鉴于此,新加坡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已推出一系列措施,旨在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压力,为培养创造力和全面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其中,推行学科分级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措施。通过取消分班考试,有助于消除普通流学生所感受到的污名感。除此之外,新加坡教育部还取消了取消初级学院和及励仁高中的年中考试。

教育部还在3月份宣布了一项改革,调整了A水准课程与大学入学分的计算方式。具体来说,这项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第四个知识性科目(Content-Based Subject),而不必担心拉低他们的总分。

尽管公共政策在改革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备受赞誉的教育机构和课程的名额始终有限,这意味着我们仍然需要一种选拔机制来选择学生。即使我们的教育体系试图拓宽择优选拔的范围,我们也必须谨慎行事,不应过分追求学生在学术和非学术领域的全面出色表现,以免让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尽管新加坡政府在改革教育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展,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局势仍然难以缓解。教育体系中的激烈竞争和考试压力,往往是年轻人在追求高薪工作和稳定职业方面所承受的压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像新加坡这样高成本的城市,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对于缓解这种社会压力以及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和压力,提供更广泛的财务保障和减少职业之间薪资差距尤为重要。

关爱个体身心健康,家庭与职场双管齐下

在提升社会幸福感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共政策的作用有限,个体的努力也是塑造我们期望社会的关键。特别是在职场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同事和上司相处对于员工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已经超越了工资和福利的层面。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行为和态度尤其重要。一位过于苛求的上司或许能在短期内取得更好的业绩,然而从长远来看,对雇员士气和员工留任率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所带来的好处。

根据2023年财政预算案的宣布,新加坡政府将带薪陪产假从两周增加到四周。然而,如何推广并全面落实这一政策,确保雇员真正愿意并能够利用这一机会,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除了法律和咨询费用之外,一个家庭的破裂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情感负担带来的代价是不可忽视的。

鉴于家庭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性,政府应该采取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家庭和家庭价值。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把2022年定为“欢庆新加坡家庭年”,旨在表彰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贡献,以及促进家庭价值的宣传和倡导。在2023年以及未来几年里,政府应该持续推行和完善家庭政策,鼓励和支持本国民众在婚姻、育儿、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尽管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维系和巩固家庭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积极、理解和尊重那些需要为家庭留出时间的雇员和同事们。

顺应温情唯才是举,集体主义与竞争共生

近来,新加坡各地掀起了一股热议,探讨如何在人才选拔和使用方面构建一种“温情的唯才是用制度”。这一话题引发了人们对新加坡未来竞争力的担忧,同时也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下一代是否会变得软弱无能的问题。

实际上,即便有民众因工作压力和竞争激烈等因素选择离开或者退出激烈的竞争,作为新加坡这样一个开放型经济体和全球舞台上的参与者,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的动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如今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已经超出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单一掌握和控制。只有不断积极地适应和应对外部挑战和机遇,才有可能保持竞争的优势和地位。尽管新加坡的学校和职场竞争激烈,存在一些弊端,但这也培养了成千上万纪律严明、富有竞争力且追求卓越的劳动力。

因此,关键问题在于新加坡如何在塑造一个更加富有同情心的社会、更加关注社会和个人幸福的同时,依然保持对成功的渴望。我们是否能够在不损害我们备受赞誉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新加坡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保证?

政府应该持续推行差异化分配制度,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来激励人们创新创业、努力工作和提高生产力。特别是针对中产阶层,应该注重降低税负和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以促进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竞争力和社会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市场垄断和残酷竞争现象的出现。恶性竞争不仅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会削弱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给人们的精神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学校和职场中存在竞争是一件难以避免和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引导学校和职场中的竞争,使其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更多积极的效果。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政府应当尊重每一份工作,这意味着提供公正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并更加关注雇员的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受2023年更新后的幸福老龄化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eing)启发,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建立一种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价值观。这就需要我们放弃对物质成功的盲目追求,不再追求所谓的五个C,即车、公寓、信用卡、现金和乡村俱乐部,而应该将关护、连接和贡献(Care, Connectedness And Contribution)这三个C作为核心价值观。

这正是新加坡社会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不断完善进步的解决方案。我们无需在竞争和集体主义之间做抉择,而是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实现共赢和共荣。新加坡应该成为一个我们共同的温馨家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铺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于2023年3月9日首发于《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

文章来源:Global-Is-Asian,2023年3月9日,星期四

作者:何伟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1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