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讲话时,对邓小平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在1979年第一次正式出访美国。访问中,他用风趣幽默的言语以及开朗坦率的性格,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才能与风度,并深深征服了卡特,改变了中国人在美国心中的固有形象。
自此,中美关系也逐渐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邓小平曾经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仅次于12次的毛主席。这足以见得,美国对于邓小平的重视以及邓小平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而邓小平逝世后,美国《时代周刊》还专门以邓小平为封面刊发了文章,并将以往的红色字体改为黑色,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总设计师”的尊敬,并评价道:他不仅改变了中国,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模板。

英国是对“邓小平逝世”一事报道得最早也是最多的一个国家,在邓小平逝世后的第二天,英国路透社便称:他真正改变了中国。
说起邓小平与英国的渊源,还要从他与撒切尔夫人,那场历时两年之久的谈判开始讲起。
1982年9月,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带着此次谈判的主题“香港的前途问题”到访中国,并先发制人地提出了“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问题。面对英方的咄咄逼人,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铁娘子”遇上了“刚汉子”,邓小平拒不退让,双方在这个谈判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最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使得香港顺利回归。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香港回归之前,老爷子就已经病逝,他终究未能亲眼见证“香港回家”。回归当日,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亲自到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完成了丈夫的这份遗愿。
而日本对邓小平的评价是:邓小平足以折服世界。
在邓小平逝世的这天,日本北海道恰好发生了一场小地震,这对于日本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但日本却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说这是“巨星陨落”。
此后几天,日本媒体纷纷对邓小平去世的消息进行报道,称他是一个可以折服世界的领导人。而日本民众听闻此消息后,自发献上白花,送这个世界伟人最后一程。

俄罗斯:邓小平中国的改革之父。
叶尔钦总统在得知邓小平历史的消息后表示:“他是使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宣告者和设计师。”
前总统戈尔巴乔夫也表示:“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之父。”

邓小平生前,分别通过派使者参加勃列日涅夫、以及后来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动夫、契尔年科等三人的葬礼,发动“葬礼外交”,使得中国与苏联关系逐渐缓和。
可以说,中苏关系的正常化,邓小平功不可没。
【小结】
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人民如今幸福的生活,如今距离他老人家去世已有25年,若他能亲眼看到如今中国国力昌盛的局面,也必定会感到高兴与欣慰。
中华儿女永远缅怀伟人邓小平,而笔者也多想再重新道一声:“小平同志,您好!”

谨以此文纪念邓小平伟人,中华儿女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