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是20世紀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
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在講話時,對鄧小平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鄧小平作為中國領導人,在1979年第一次正式出訪美國。訪問中,他用風趣幽默的言語以及開朗坦率的性格,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才能與風度,並深深征服了卡特,改變了中國人在美國心中的固有形象。
自此,中美關係也逐漸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鄧小平曾經8次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僅次於12次的毛主席。這足以見得,美國對於鄧小平的重視以及鄧小平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
而鄧小平逝世後,美國《時代周刊》還專門以鄧小平為封面刊發了文章,並將以往的紅色字體改為黑色,以表達對這位「偉大的總設計師」的尊敬,並評價道:他不僅改變了中國,更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改革的模板。

英國是對「鄧小平逝世」一事報道得最早也是最多的一個國家,在鄧小平逝世後的第二天,英國路透社便稱:他真正改變了中國。
說起鄧小平與英國的淵源,還要從他與柴契爾夫人,那場歷時兩年之久的談判開始講起。
1982年9月,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帶著此次談判的主題「香港的前途問題」到訪中國,並先發制人地提出了「三個條約仍然有效」的問題。面對英方的咄咄逼人,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我們是一定要收回來的!」
「鐵娘子」遇上了「剛漢子」,鄧小平拒不退讓,雙方在這個談判問題上始終僵持不下。最終,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使得香港順利回歸。

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香港回歸之前,老爺子就已經病逝,他終究未能親眼見證「香港回家」。回歸當日,鄧小平的夫人卓琳親自到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現場,完成了丈夫的這份遺願。
而日本對鄧小平的評價是:鄧小平足以折服世界。
在鄧小平逝世的這天,日本北海道恰好發生了一場小地震,這對於日本來說本就是家常便飯,但日本卻將兩件事情聯繫到了一起,說這是「巨星隕落」。
此後幾天,日本媒體紛紛對鄧小平去世的消息進行報道,稱他是一個可以折服世界的領導人。而日本民眾聽聞此消息後,自發獻上白花,送這個世界偉人最後一程。

俄羅斯:鄧小平中國的改革之父。
葉爾欽總統在得知鄧小平歷史的消息後表示:「他是使古老的國家面貌,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改革宣告者和設計師。」
前總統戈巴契夫也表示:「鄧小平是中國的改革之父。」

鄧小平生前,分別通過派使者參加勃列日涅夫、以及後來的繼任者安德羅波動夫、契爾年科等三人的葬禮,發動「葬禮外交」,使得中國與蘇聯關係逐漸緩和。
可以說,中蘇關係的正常化,鄧小平功不可沒。
【小結】
沒有鄧小平同志,就沒有中國人民如今幸福的生活,如今距離他老人家去世已有25年,若他能親眼看到如今中國國力昌盛的局面,也必定會感到高興與欣慰。
中華兒女永遠緬懷偉人鄧小平,而筆者也多想再重新道一聲:「小平同志,您好!」

謹以此文紀念鄧小平偉人,中華兒女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