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新冠防疫上 最后一道大规模防线的解除

在过去两年,口罩一路伴随着我们,经历了新加坡防疫的风风雨雨。
期间,政府有过误判,但在及时反思后也做出了相应补救......
在新冠肺炎刚刚爆发之际,很多人担忧被传染,因此蜂拥到新加坡各大药房、超市抢口罩。
在没有足够产能和供应跟上时,口罩的断货现象相当严重。很多药房不得已,只能贴出告示让民众别再来碰运气:

图源:BBC
按照世卫组织当时的说法,“没生病不需要戴口罩” 。因此,新加坡政府也向民众传达了这一信息。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已经出现了多起输入型病例,并最后导致出现社区感染群后,依旧呼吁不鼓励大家戴口罩,而是将口罩留给前线医护人员用。

来源:早报
李显龙的说法,在本地社区内引起了一阵热烈讨论。本地社区内,认为应该让大家戴上口罩防病毒传播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外媒当时对新加坡防疫政策的讨论,似乎更多还是偏向正面一些。

来源:天下杂志
不过,到同年的4月3日,新加坡疫情态势极度恶化。为了控制新冠病毒传播,政府不得已启动了“断路器”措施。
同时,李显龙也宣布“不再不鼓励”人民戴上口罩。由此,正式拉开了我们和口罩一起生活的两年。

当时,新加坡新冠疫情态势一天天恶化。早期政府还没有强制人们戴口罩,只是要求进商场、巴刹、购物中心,以及搭乘公共运输时一定要戴上而已。
但到了2020年4月14日,一切都变了,政府明确规定所有人只要外出,都必须戴上口罩,除了两岁以下的儿童,和正在进行剧烈运动的人。

图源:Todayonline
强制口罩令持续至今,有人因不遵守规定而再到重罚。2021年,就有人因此被判坐牢2周并处以2000新币的罚款。

为了满足新加坡人的口罩需求,新加坡“国企”淡马锡基金会,从2020年4月5日开始,向所有在新加坡居住的人发放了6次,可重复使用的口罩。

图源:Tamasek
期间,新加坡卫生部还做出澄清,明确了“只有在用餐时才能摘下口罩”的规定。
随着全球口罩产能的不断提高,新加坡也再也没有经历疫情初期时口罩不足的困境。

图源:Todayonline
口罩是不缺了。但是,初期不戴口罩带来的危害,已对新加坡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抗疫模范生”新加坡,第一次破功就是最早时期的客工宿舍病例,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社区病例。
对此,新加坡政府上下也是万分懊悔。2022年年初,在新加坡总统府筹备出版了《战疫勇士——新加坡》一书中,李显龙明确表示,早期政府“不鼓励戴口罩”的决定,是错误的。

图源:焦点出版社
“第一原则应是相信戴比不戴口罩更有效,至少可以防止咳嗽或打喷嚏时病毒透过唾液传播给他人。我认为我们应该更早改变立场,鼓励人们戴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这是李显龙的原话。 对此,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全体内阁都必须为此担责。

图源:The India Express
不仅是李显龙对此感到遗憾。而当时时任国家发展部部长的黄循财,也坦承新加坡政府对于口罩政策的U转,给社会带来了反弹。 不过,似乎也不能苛责政府太多。时任卫生部长的颜金勇,表示当时新加坡政府上下都在摸著石头过河。
在疫情早期大家都不太了解病毒的情况下,政府对新冠做出了一些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做出了一些决定。
这些决定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幸好政府根据后续得到的事实作出了及时改变。新加坡的口罩政策,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整个防疫过程中,新加坡政府犯下的错误不止这个,去年卫生部误判德尔塔毒株的严重程度也带来了深远影响。
但根据事后诸葛亮的观点来看,新加坡的防疫工作整体还算出色。
毕竟,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和超额死亡率,属于全球最低的那一档。
新冠带来的防疫压力,现在已经逐渐减少,但未来新型变种毒株产生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希望在那时,有了足够防疫经验的新加坡政府,可以从一开始就避免误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