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新冠防疫上 最後一道大規模防線的解除

在過去兩年,口罩一路伴隨著我們,經歷了新加坡防疫的風風雨雨。
期間,政府有過誤判,但在及時反思後也做出了相應補救......
在新冠肺炎剛剛爆發之際,很多人擔憂被傳染,因此蜂擁到新加坡各大藥房、超市搶口罩。
在沒有足夠產能和供應跟上時,口罩的斷貨現象相當嚴重。很多藥房不得已,只能貼出告示讓民眾別再來碰運氣:

圖源:BBC
按照世衛組織當時的說法,「沒生病不需要戴口罩」 。因此,新加坡政府也向民眾傳達了這一信息。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已經出現了多起輸入型病例,並最後導致出現社區感染群後,依舊呼籲不鼓勵大家戴口罩,而是將口罩留給前線醫護人員用。

來源:早報
李顯龍的說法,在本地社區內引起了一陣熱烈討論。本地社區內,認為應該讓大家戴上口罩防病毒傳播的人不在少數。
當然,外媒當時對新加坡防疫政策的討論,似乎更多還是偏向正面一些。

來源:天下雜誌
不過,到同年的4月3日,新加坡疫情態勢極度惡化。為了控制新冠病毒傳播,政府不得已啟動了「斷路器」措施。
同時,李顯龍也宣布「不再不鼓勵」人民戴上口罩。由此,正式拉開了我們和口罩一起生活的兩年。

當時,新加坡新冠疫情態勢一天天惡化。早期政府還沒有強制人們戴口罩,只是要求進商場、巴剎、購物中心,以及搭乘公共運輸時一定要戴上而已。
但到了2020年4月14日,一切都變了,政府明確規定所有人只要外出,都必須戴上口罩,除了兩歲以下的兒童,和正在進行劇烈運動的人。

圖源:Todayonline
強制口罩令持續至今,有人因不遵守規定而再到重罰。2021年,就有人因此被判坐牢2周並處以2000新幣的罰款。

為了滿足新加坡人的口罩需求,新加坡「國企」淡馬錫基金會,從2020年4月5日開始,向所有在新加坡居住的人發放了6次,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圖源:Tamasek
期間,新加坡衛生部還做出澄清,明確了「只有在用餐時才能摘下口罩」的規定。
隨著全球口罩產能的不斷提高,新加坡也再也沒有經歷疫情初期時口罩不足的困境。

圖源:Todayonline
口罩是不缺了。但是,初期不戴口罩帶來的危害,已對新加坡社會造成重大影響。
「抗疫模範生」新加坡,第一次破功就是最早時期的客工宿舍病例,以及其帶來的一系列社區病例。
對此,新加坡政府上下也是萬分懊悔。2022年年初,在新加坡總統府籌備出版了《戰疫勇士——新加坡》一書中,李顯龍明確表示,早期政府「不鼓勵戴口罩」的決定,是錯誤的。

圖源:焦點出版社
「第一原則應是相信戴比不戴口罩更有效,至少可以防止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透過唾液傳播給他人。我認為我們應該更早改變立場,鼓勵人們戴可重複使用的口罩。」這是李顯龍的原話。 對此,李顯龍表示新加坡全體內閣都必須為此擔責。

圖源:The India Express
不僅是李顯龍對此感到遺憾。而當時時任國家發展部部長的黃循財,也坦承新加坡政府對於口罩政策的U轉,給社會帶來了反彈。 不過,似乎也不能苛責政府太多。時任衛生部長的顏金勇,表示當時新加坡政府上下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疫情早期大家都不太了解病毒的情況下,政府對新冠做出了一些假設,並根據這些假設做出了一些決定。
這些決定有可能是錯誤的,但幸好政府根據後續得到的事實作出了及時改變。新加坡的口罩政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整個防疫過程中,新加坡政府犯下的錯誤不止這個,去年衛生部誤判德爾塔毒株的嚴重程度也帶來了深遠影響。
但根據事後諸葛亮的觀點來看,新加坡的防疫工作整體還算出色。
畢竟,新加坡的新冠死亡率和超額死亡率,屬於全球最低的那一檔。
新冠帶來的防疫壓力,現在已經逐漸減少,但未來新型變種毒株產生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希望在那時,有了足夠防疫經驗的新加坡政府,可以從一開始就避免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