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评论区酸言酸语。很明显这个政策是为了让本地公司更容易招揽全球顶尖人才来新加坡。官方列出的要求细则很清楚了,可就是很多人只看到高薪然后就开始抱怨,也不照照镜子。”

“搞笑,那就希望引进来的是真人才,不要再像那些特殊准证了。”

“所以,接下来很多人要造假学历来了?”

“招可以,至少招那些懂得讲英文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新加坡多一个“顶级专才准证”无关紧要。
对于大局而言,利大于弊。
比如,月薪3万的圈层已经是顶级人才的竞争了,跟普通人或者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不在一个等级,不会有影响。

高薪准证,还得看哪些行业拿得起。就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越多高科技人才来,新加坡越好。

事实上,不仅仅是新加坡人眼热。
外媒对于这一波操作,也是大受震撼,纷纷报道:新加坡又要抢人才了!

“新加坡允许高薪专才可拿5年长期工作准证。”

“新加坡的工作准证结构变得更加吸引外国人才,附申请资格跟细节。”

“全球招揽人才狂潮中,新加坡放大招。”

而这些外媒的报道也在无形之中,帮新加坡把高薪请人的消息免费推波助澜宣传了出去......
到时来新的顶尖人才,预计更加多元化了~
新加坡图谋不小?
“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资源!”
最近这几年,新加坡当局频频调整EP/SP最低薪资门槛,又发布新的雇佣考核框架。
紧接着新准证种类出现,科技准证来了,现在又是顶级专才准证。
这一步步的落实,到底是想做什么?
新加坡要这么多外国专才,做什么?

图源:法新社
今年的国庆群众演讲大会上,李显龙总理着重讲到“如何吸引和留住国际顶尖人才”。
他是这么说的:
“这是一个人才决定国家成功的时代,在全球争相吸引人才之际,新加坡不能落后。”
当时他就有表明,人力部、贸工部和经济机构不久后将公布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计划。
于是顶级专才准证出炉了。

图源:法新社
并且这些国际人才并不是来跟本地人抢饭碗的。
吸引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新加坡人向他们学习,借此创造良好的工作,提升一代又一代的新加坡人。
李显龙总理举了个例子,他讲到新加坡在上世纪90年代决定大力推动生物医药领域。
当时的做法就是先引进人才。
新加坡到全球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找最好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同时为本地学生提供奖学金,让这些顶尖人才指导他们。

图源:HKFP
而当年受益的那一波学生,如今已经成为本地科研人员主力军。
他们有的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有的创办起步公司,将自己研发的产品商业化。
如今,新加坡的生物医药领域共聘用25000名员工,占新加坡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将近五分之一,还吸引了疫苗制造商在本地设厂。
比如辉瑞,科兴,国药等等。

图源:IMD BUSINESS SCHOOL
李显龙总理感慨:
如果30年前没有找来顶尖人才、建立科研团队和培养本地人才,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另外,新加坡人力部长也直言:
现在疫情趋缓,一些国家在竭力争取人才,新加坡必须清楚表明立场,不能让投资者丝毫质疑新加坡会不会保持开放。
“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资源,吸引人才是我们的攻势战略。”
如上,新加坡曾经靠着吸引全球人才成功发展原本较为薄弱的生物医药领域。
那么接下来,也能通过吸引而来的顶级专才(不限行业),达到发展各行各业的目标所想。
椰友们,你们认为这算不算得上是新加坡的成功秘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