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評論區酸言酸語。很明顯這個政策是為了讓本地公司更容易招攬全球頂尖人才來新加坡。官方列出的要求細則很清楚了,可就是很多人只看到高薪然後就開始抱怨,也不照照鏡子。」

「搞笑,那就希望引進來的是真人才,不要再像那些特殊准證了。」

「所以,接下來很多人要造假學歷來了?」

「招可以,至少招那些懂得講英文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新加坡多一個「頂級專才准證」無關緊要。
對於大局而言,利大於弊。
比如,月薪3萬的圈層已經是頂級人才的競爭了,跟普通人或者有一定管理經驗的人不在一個等級,不會有影響。

高薪准證,還得看哪些行業拿得起。就近幾年的形勢來看,越多高科技人才來,新加坡越好。

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加坡人眼熱。
外媒對於這一波操作,也是大受震撼,紛紛報道:新加坡又要搶人才了!

「新加坡允許高薪專才可拿5年長期工作準證。」

「新加坡的工作準證結構變得更加吸引外國人才,附申請資格跟細節。」

「全球招攬人才狂潮中,新加坡放大招。」

而這些外媒的報道也在無形之中,幫新加坡把高薪請人的消息免費推波助瀾宣傳了出去......
到時來新的頂尖人才,預計更加多元化了~
新加坡圖謀不小?
「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資源!」
最近這幾年,新加坡當局頻頻調整EP/SP最低薪資門檻,又發布新的僱傭考核框架。
緊接著新准證種類出現,科技准證來了,現在又是頂級專才准證。
這一步步的落實,到底是想做什麼?
新加坡要這麼多外國專才,做什麼?

圖源:法新社
今年的國慶群眾演講大會上,李顯龍總理著重講到「如何吸引和留住國際頂尖人才」。
他是這麼說的:
「這是一個人才決定國家成功的時代,在全球爭相吸引人才之際,新加坡不能落後。」
當時他就有表明,人力部、貿工部和經濟機構不久後將公布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新計劃。
於是頂級專才准證出爐了。

圖源:法新社
並且這些國際人才並不是來跟本地人搶飯碗的。
吸引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新加坡人向他們學習,藉此創造良好的工作,提升一代又一代的新加坡人。
李顯龍總理舉了個例子,他講到新加坡在上世紀90年代決定大力推動生物醫藥領域。
當時的做法就是先引進人才。
新加坡到全球頂級大學和研究機構找最好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同時為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讓這些頂尖人才指導他們。

圖源:HKFP
而當年受益的那一波學生,如今已經成為本地科研人員主力軍。
他們有的擁有自己的研究團隊,有的創辦起步公司,將自己研發的產品商業化。
如今,新加坡的生物醫藥領域共聘用25000名員工,占新加坡製造業國內生產總值的將近五分之一,還吸引了疫苗製造商在本地設廠。
比如輝瑞,科興,國藥等等。

圖源:IMD BUSINESS SCHOOL
李顯龍總理感慨:
如果30年前沒有找來頂尖人才、建立科研團隊和培養本地人才,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另外,新加坡人力部長也直言:
現在疫情趨緩,一些國家在竭力爭取人才,新加坡必須清楚表明立場,不能讓投資者絲毫質疑新加坡會不會保持開放。
「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資源,吸引人才是我們的攻勢戰略。」
如上,新加坡曾經靠著吸引全球人才成功發展原本較為薄弱的生物醫藥領域。
那麼接下來,也能通過吸引而來的頂級專才(不限行業),達到發展各行各業的目標所想。
椰友們,你們認為這算不算得上是新加坡的成功秘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