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地铁部件“重获新生” 升级改造后入驻社区

图:陆路交通管理局
陆路交通局升级改造团队将退役的地铁列车部件回收,变废为宝重新安装在社区,开发出各种新用途,例如把座椅变成组屋底层的休憩椅,解锁把手面板变成花盆装饰等。
根据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网站,我国的地铁列车通常在运行15年后进行翻新,30年后退役。
通常情况下,已达到使用年限的列车会被送到废品回收站分解成小块部件,虽然金属部件可以回收,但由纤维强化塑胶(fibre-reinforced polymers)制成的列车座椅等部件,却不容易再循环。

图:陆路交通管理局
“这就是为什么陆路交通管理局寻求重新利用某些列车部件,比如座椅、座椅框架、手柄吊带(strap hangers)、扶手杆(grab poles)、地铁路线图(system maps)。”
数据显示,地铁南北线和东西线共有106列火车预计将退役。每辆列车有六节车厢,平均每节车厢有40个座位。这意味着2万6000个座位或156吨塑料垃圾可从垃圾填埋场转移出来,重量相当于四节列车车厢。
列车部件升级改造计划从去年底启动,并随着列车的逐步停用的持续进行。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80个座位和400多个列车部件,捐给了不同机构用于升级改造。

图:陆路交通管理局
旧部件的各种新用途
在新加坡生态基金的支持下,一些座椅将被重新采用,并捐赠给教育机构。位于芬维尔的乐心儿(Skool4Kidz)托儿所的孩童也能在学习我国交通系统的历史时,配合回收的座椅、路线图和手动报警器,体验“搭乘”地铁。
义顺、马西岭、油池、惹兰勿刹等社区的组屋底层,回收后的座椅则是安装在墙上,供居民休憩。乐龄人士也可以倚靠在旧扶手杆上,车厢门上的解锁把手面板(Door Unlock Handle Panel)则被改造成植物盆栽架。
陆交局升级改造团队表示:“当我们试图实现可持续发展时,任何努力都不嫌小。为社区重新设计的每一个座椅,都是在垃圾填埋场多救出一个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