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初与华乐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西安组织了一个7人华夏民乐小组,组员如张维良(笛子)、曹德维(二胡)、赵承伟(三弦)、王以东(打击乐)……都是名震一时的演奏家。他们受邀到法国演出,作曲家陈其刚、郭文锦等特别为他们写了几首现代曲子,排练的时候发觉需要一名指挥,就找上了在美国的叶聪。叶聪指挥这个民乐小组到巴黎演出,一炮而红。之后不断受邀到西欧、美国等到处巡回演出。香港的易有伍还把这个华夏民乐小组的演奏曲目录制成雨果唱片,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曲是陈其刚的《三笑》。
2002年叶聪接任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以后,他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与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台湾、香港……等地不一样的华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基本上由三部分乐员组成:本土、上海和北京的演奏家,演奏方式和风格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要设法把他们糅合在一起。
他的做法是这样的:(一)从现有的华乐作品中找出一些比较好的作品来演奏;(二)致力于委约新作品,强调作品的本土意识和风格;(三)主办三次华乐国际作曲比赛,征求具有本地色彩、南洋风格的作品;(四)为了使华乐深入新加坡每个阶层,除了传统华乐之外,也不排斥演奏通俗音乐、现代音乐、爵士音乐等;(五)在乐团的演奏方法、音色、音乐处理上逐渐融合、统一,打造出属于新加坡华乐团独特的声音;(六)主办了七次“作曲家工作坊”,44位本地年轻作曲家从中受益;(七)把新加坡华乐团打造成一个“人民的乐团”,可以艺术,也可以通俗,让所有人都懂得欣赏华乐。
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和措施,现在的新加坡华乐团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包括香港和台湾以外,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族乐团。在新加坡它也是家喻户晓的音乐品牌,达到了成为“人民的乐团”的目的。新加坡李显龙总理为了鼓励华乐作曲人才,自掏腰包捐助了新币75万元给华乐团,作为举办作曲比赛的基金,并于2011年11月25日亲自出席第二次作曲比赛得奖作品音乐会。

▲2021年,新加坡华乐团25周年庆典音乐会《炫彩》,叶聪与乐团首席李宝顺演奏协奏曲《鱼尾狮传奇》
自叶聪接任乐团音乐总监以后,除了每年约120场音乐会和活动以外,他也带领华乐团到国外演奏,迄今共有4次出访欧洲、4次出访中国、1次出访马来西亚,得到各国听众热烈的欢迎。2014年6月28日,他发动本地华乐界,与新加坡华乐团在体育馆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亲自指挥4,557位乐员组成的世界最大民乐团,创下最多人演奏华乐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外,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叶聪每年夏天在捷克的“交响指挥大师班”任教数十年,并在新加坡华乐团举办6次“指挥大师班”,育人无数,其中佼佼者现都已成各地乐团的“担纲之才”。
2013年,叶聪因为对本地华乐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荣获新加坡文化奖。从叶聪个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音乐无比的热忱,不断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毅力。他有梦想,敢做敢闯,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作者为本地诗人兼作曲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