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业53年的另一家书店翻修和重新装潢。(新明日报图)
老书商透露,有时一个星期有3、4零收入,靠积蓄维持,为了守住对华文书刊的热忱坚持下去。
《新明日报》过去几日报道,为配合本周末开始进行的新加坡仲夏夜空大型文艺活动,新加坡视觉艺术家受邀在百胜楼广场地板作画。
名为“书城”的画作原欲呈现书籍从地面满溢出来的效果以比喻书本再现,却被部分书商与文艺界人士看成是“书本落入黑洞”或被随意践踏,在近年书业经营愈加困难、众人愈为此忧心之际,认为画作有失对书本的尊重。

老板杨善才为了华文书刊守住书店。(新明日报图) 一周或三四天零收入
记者数度走访,采访其中一家书商。其中,现已年过八旬的老书商杨善才指出,书店近年的生意大不如前,自己的书店如今一周内可能有3、4天卖不出一本书,得倒贴经营。
杨善才1982年创办有40年历史的老书店店面古朴,书香气十足。
杨善才忆述,1980年代鼎盛时期,周边皆为书店,可谓“书香一条街”,单是楼内少说都有30余家书店,但随着岁月流失,如今已关剩不到一半。
“过去两年疫情确实也有些影响,但更主要是时代的变迁,人们阅读的习惯开始改变了,购书的风气也大减,实体书实在不易卖,尤其又是中文实体书。”
生意不如前,杨善才也逐渐缩短营业时间。“以前我们会营业到5点,现在我们大概4点左右就关门了。还好店面是我们之前买下的,不用愁租金,但经营下去还是不容易。”
杨善才说,他的书店只卖书,不卖其他文具,也不办活动,单纯为守住对华文书刊的热忱而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