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新明日报
这类的囤积在全岛的HDB中时有碰见,往往住户不顾他人的权益,将组屋走廊当作了自己的私人领地,随意摆放杂物,几乎堵住了行人正常的通道。
②气味扑鼻,邻居无法忍受
到底何为难闻的气味?其实这很难界定。
曾经一位新移民向社区调解中心投诉,抱怨隔壁印度邻居做饭的时候咖喱味太过辛辣无法忍受。
而最终社区调解中心做出的仲裁结果是:让印度邻居只能在新移民离开家之后制作咖喱。
此举却引发了全岛哗然,认为多民族的国家需要有融合的肚量,既然住在HDB这样多民族共存的环境中,就应该逐步适应印度喜欢的食物咖喱味道。

但有些气味,则真的就让人无法忍受了!——二手烟也是邻里纠纷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事件。
2024年一位住在武吉班让的女士实在忍受不了楼下邻居吸烟的困扰,最终仲裁庭下达了禁止楼下住户在家中吸烟的禁令。
这位吸烟重度成瘾者家中整天烟雾缭绕,根据钟女士的记录,两周内一共吸烟了150次。
而且每晚8点到凌晨2点,楼下吞云吐雾的气味都会飘进钟女士的房间,每天都不间断,让她和78岁的老母亲无法安眠!
最终钟女士忍无可忍对簿法庭,最终获得新加坡邻里纠纷仲裁法庭发出的禁令!——之后这位邻居或者他的访客需要吸烟,就必须去组屋底层吸才行!

图源:新明日报
这类的异味不仅仅来自食物、二手烟,有时候还会来自隔壁的囤积物品、宠物不及时清理的粪便等等……
有时候不仅是鼻子难受,更会引发卫生、健康、乃至火灾的风险!
③楼上漏水不断,楼下不堪其扰
即便自己的屋子维护保养得很好,往往也只能对楼上漏水的情况鞭长莫及。
位于亨德申湾第105座组屋的一对婆孙两人因为担忧漏水造成的漏电影响人身安全,最终只能选择搬离。
楼上的漏水现象已经维持了两年,厨房天花板位置不断漏水并持续恶化,后来连客厅和卧房也开始渗出黄色的水,整个单位变得和浸泡在水里一样。

图源:早报
屋子的天花板已经有70%都被泡到发黄起泡,漏水因为靠近电源,还造成了触电的隐患!
屋主也希望能将此事得到妥善解决,自费2000新币修理水管和天花板,但,由于楼上的邻居不配合,问题不治根,就永远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楼上的邻居却表示这件事情和自己无关,甚至当建屋局的人员上门进行局部维修的时候,楼上的屋主直接拒绝让维修人员进房。
即便建屋局给楼上这位屋主发出了四封律师函,但对方依然坚持漏水和自家毫无关系!

示意图,图源:早报
如何在新加坡应对邻里纠纷? 新加坡
可以看出,诸如此类的邻里奇葩纠纷,在这个80%左右的人群都居住的组屋社区中频频发生。
除了祈求自己遇到一个善意的邻居、彼此克制守礼的邻里环境外,遇到纠纷时候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也非常重要。

图源:早报
1、首先尝试和邻居有好沟通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联系社区基层领袖进行调解和沟通。
2、到社区调解中心正式进行调解。
网址如下:
https://cmc.mlaw.gov.sg/
可以通过网上申请,也可以直接拨打电话1800 2255 529 或者上门求助,但请注意柜台开放时间,并避开高峰期前往。

图源:社区调解中心官网
但社区调解中心采取的是自愿调解的原则,只要有一方不同意参与调解,则无法进入真正的调解程序。
根据统计,其实最终只有不到三成能真正进入双方调解的环节。
之后当法案进行修订,会赋予这类机构更多的权力,比如强制要求居民接受调解。
3、调查和执法公务员介入
在最新的框架之下,社区关系部门的公务员可以进行更多取证、发出警告或者强制减排的措施。
4、仲裁
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可能会诉之邻里纠纷仲裁庭。可以登录以下网址进行在线提交:
https://www.judiciary.gov.sg/civil/community-neighbour-dispute-claims
除此以外其实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投诉的,还可以下载国家发展不社区事务署推出的手机引用“一联通”(OneService)。如今一联通一年之内会处理170万起投诉,平均每天4657起案件等待处理。
从垃圾桶满了、违规停车、邻里噪音、害虫问题到其他你遇到的不满想要投诉的事件,都可以在这个APP上进行提交。
这些反馈会分门别类转给建屋发展局、陆路交通管理局、国家环境局、国家公园局和公用事业局。
而且从网友反馈来说,处理还是比较有效率和及时的。

图源:小红书@格蕾丝L.
其实根据2024年9月的调查显示,新加坡本地居民81%都对邻里关系表示满意,比去年的69%高出不少。
和睦的邻里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也的确是举全国和国民之力共同努力的事:
政府需要推出更有效的调解、取证、监督和惩罚措施;而大家则需要自我克制彼此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