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吒2》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成功跻身影视前列,也引发了新加坡网友对该片上映的热切期盼。许多观众还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哪吒般的坚韧和敖丙般的礼貌。
恰在此时,新加坡政府再次加大了生育激励的力度:对于生育第三胎的家庭,将给予高达4.8万新元的奖励,且生育的孩子越多,奖励的金额也越高。

新加坡政府此次依然沿用了其一贯的“砸钱”策略。他们坚信,只要奖励足够丰厚,总会有人愿意生育。别再犹豫了,新加坡正敞开怀抱欢迎你们加入生育大军!
新加坡新生儿数量大减
40.2%的40-49岁已婚女生一个或不生
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流传着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号:“男孩女孩无所谓,两个孩子刚刚好。”
然而,这句口号似乎起到了反效果,许多民众并未遵循这一建议,甚至选择不生育。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58%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不会考虑结婚生子。
40多年后的今天,新加坡的领导层对此深感忧虑。新生儿出生率的持续下滑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他们不禁后悔当初是否应该提出那句口号。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4年,40-49岁已婚女性中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的比例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而生育一个或没有孩子的比例则上升了近8个百分点。
显然,新加坡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都在不断下降。即便是备受期待的“龙宝宝”也无法扭转这一趋势。
生育率0.97创历史新低
前3个季度仅有2万+龙宝宝出生
到2024年第三季度为止,新加坡的龙年新生儿数量仅为2万4811名,与前一年的兔宝宝相比还少了57名!专家预测,整个龙年的新生儿总数将不会超过4万名。

这不仅是新加坡建国以来龙年新生儿数量最少的一次,也是近34年来的最低记录。
根据《2024年新加坡人口简报》的数据,2023年新加坡出生的公民宝宝数量为28877名,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5.1%!同时,整体的居民生育率也跌至了历史新低的0.97。

新生儿数量的急剧下滑,预示着新加坡正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问题。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而新生儿数量却严重不足,形成了一个摇摇欲坠的人口结构,宛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就连全球首富马斯克也发出警告,称“新加坡正面临灭绝的危机”。
于是乎,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上,新加坡再次加码,鼓励人们生娃!

你生娃,黄循财政府就发钱
第三胎可领取最高$4.8万
为了鼓励已婚家庭生3胎,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2025年财政预算案中宣布一项每年支出8000万新元的“多子女家庭计划”。
第3胎及以上多给5000新元
2月18日起,出生的孩童只要是第3胎或以上,儿童培育户头款项的起步津贴从5000新元翻倍至1万新元。
母亲给5000新元
产下第三胎或更多孩子的母亲,每个新生儿可获得额外的5000新元保健储蓄补助金。
家庭可领最多6000新元补助券
对于现有的3胎及以上家庭,家长可凭第三胎及后来每一胎的孩子,每年获1000新元的“多子女家庭LifeSG补助券”,直到孩子满6岁。(*电子补助券将通过LifeSG手机应用发放。)

简而言之,只要你现在生第三胎及以上,就能多领取16000新元的额外补助。
这要是再加上新加坡一直以来实行的“政府育儿津贴”,只要你现在生第3胎、第4胎,就能白得48000新元;生第5胎更能得到54000新元。
新加坡未成年都算
孩子不满20岁就能拿$500
新加坡这次可真是把20岁及以下的未成年,都算作孩子了,每个人都变着法给钱。
不满12岁的新加坡儿童
获得价值$500的育儿 LifeSG 补助券,预计今年7月就能收到钱。今年出生的新生儿预计明年4月收到补助金。
13岁-16岁的青少年
获得价值$500的教育储蓄(Edusave)填补,预计今年7月就能收到钱。
17岁-20岁的未成年
获得价值$500的中学后延续教育户头(PSEA)填补,预计今年7月就能收到钱。

新加坡帮助养娃少花钱
学前教育每月费用降至$300
新加坡政府在鼓励生育的同时,也深知养育孩子的不易,因此不仅在生育时给予经济支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持续减轻家庭负担。
从今年开始,政府资助的主要学前中心及其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全日制托儿服务费用将有所调整。具体来说,这两类机构的月费上限将分别减少40新元,调整后分别为640新元和680新元。而到了明年,这一费用还将进一步降低30新元,降至610新元和650新元。得益于基本托儿津贴,新加坡的双薪家庭每个孩子在托儿方面的月支出将大约降至300新元,而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一费用将更为优惠。
此外,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也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小学阶段免学费,中学生仅需支付5新元的学费和20新元的杂费,而初院生的费用也仅为6新元学费加27新元杂费。如此算来,从孩子入学到进入大学前的整个教育阶段,每个家庭最多只需支付2000多新元。
新加坡助力减轻生活负担
新婚夫妻买房最高补助$23万
近年来,新加坡每年推出的预购组屋单位数量介于2000至4000之间,然而这一数量仍难以满足需求。为此,政府计划持续增加新组屋的供应,特别是那些等待时间较短的组屋,以此激励新婚夫妇尽早组建家庭。
在购房优惠方面,首次购买预购组屋的夫妇可享受高达12万新元的津贴,而购买转售组屋的津贴则高达23万新元。
叶汉荣议员提议放宽育儿短期住屋计划的申请门槛,并增加该计划下的组屋供应,为正在等待预购组屋的年轻夫妇提供更多经济实惠的租房选择。
娜蒂雅议员则建议建造更多适合三代同堂的组屋,让家人能够共同生活,也让祖父母有机会协助照顾孙辈。

新加坡下令给父母放假陪娃
宝宝出生一年内可带薪休假30周
当前规定下,直至孩子年满七岁,每位家长每年均可享受六天带薪育儿假,且不受家中孩子数量的影响。黄国光议员提议,应将这一福利延长至孩子12岁,即每位家长在孩子未满12岁的期间,可针对每个孩子享有六天带薪育儿假。从今年4月1日起,新加坡政府将强制把由政府承担薪资的陪产假延长至四周,这意味着新生儿父亲若申请四周的陪产假,雇主必须批准。
同时,自4月1日起,新加坡还将推出全新的父母共用产假计划,将在职父母的产假增加至10周。新政策实施后,宝宝出生的一年内,父母总共可申请长达30周的育婴假。

为了打造更加家庭友好的职场环境,未来职场将采取更多措施,如允许雇员选择弹性工作时间,甚至推行四天工作制,旨在为家长腾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新加坡支持女性冻卵,补贴人工
受孕再也不用担心身体不好难以生娃
如果你渴望拥有孩子,但因身体状况导致自然受孕面临挑战,别担心,新加坡提供了一项补助计划来帮助你。只要夫妻双方中有一方是新加坡公民,且受孕前家庭中仅有一个孩子,且同意在公立医院进行受孕治疗,就能享受到政府对人工辅助受孕部分费用的补贴。

另外,新加坡对冻卵技术也持开放态度。政府已明确规定,年龄在21岁至35岁之间的新加坡女性,无论婚姻状况如何,均可选择冻卵。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合法夫妻才能使用这些冷冻卵子进行生育。至于为何将冻卵年龄上限设定为35岁,这与捐赠卵子的年龄限制相同,原因是女性在35岁后,卵子的质量会显著下滑。然而,对于使用冷冻卵子进行人工受孕的年龄,则没有明确的上限规定。
李光耀都难以解决称人口问题根源在于
新加坡的建国元勋李光耀,在其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专辟一章,深入阐述了他对人口问题的独到见解。
李光耀曾设想,若他仍在执政,会将新加坡的婴儿奖励金设定为国民平均年薪的一倍,以当前新加坡每月税前平均工资中位数5197新币为基准,这一奖励无疑将极为丰厚。
然而,经过多方努力后,李光耀坦言:“人口问题对新加坡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但我对此束手无策,已将此重任交予下一代领导人,期盼他们或未来的继任者能最终找到破解之道。”
他认为,人口问题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的转变。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平等化,她们不再将生育和照顾家庭视为首要任务。
女性在经济上独立,对伴侣的选择也更为挑剔,期望找到比自己收入更高的男性。若遇不到理想对象,她们宁愿保持单身。
针对这一问题,李光耀提出了两个可能的解决方案:一是承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性(如美国所行),二是通过移民政策来增加人口(新加坡一直在实施)。
但这两个方案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新加坡正逐步加大对生育的补贴力度,是否能激发更多人的生育意愿,我们拭目以待。
新加坡使“手段”扩招人口
吸引外国人才和留学生
正如李光耀先生所指出,面对低生育率的挑战,新加坡除了鼓励生育之外,也别无他法。既然本国宝宝数量不足,那就只好借助外国劳动力的补充了。通过观察相关数据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新加坡的生育率持续走低,但其总人口却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那么,这些新增的人口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就是外国劳动力。既然本国的生育率无法提升,新加坡便转而积极吸引并留住外国的优秀人才和留学生。
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他们的家庭,新加坡推出了陪读政策,允许留学生的父母陪伴他们在新加坡学习。同时,外国留学生只需通过一系列的国家级考试,如PSLE、N水准、O水准、A水准或IP计划,就有机会申请成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此外,新加坡还设立了奖学金政策,为留学生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以此吸引他们来新加坡学习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