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克拉码头是新加坡重要的贸易中心,但随着1960年代的经济转型,码头的仓储功能开始淡化。
1990年代克拉码头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定位家庭娱乐中心,但由于经营时间和交通限制,商业发展始终不温不火,开业率不足8成。

2004年凯德启动为期两年的二次改造,在保留旧有建筑文化基础上定位城市社交生活的核心,并增加餐饮娱乐比例,出租率上升至95%。
通过南北人车不同的进入方式以及内外街的转换,改造后的克拉码头克服了交通的限制,带动城市及旅游客群再次聚集。
克拉码头在改造中保留了大部分的仓储建筑,但在此基础上运用墙面色彩、遮阳顶棚、LED灯光、内部循环降温等手段,为消费者提供视觉、味觉和感官上的多重体验。

此外在各个活动的节点,配置休闲广场空间与开放空间,如码头边平台、商店广场等,并采用人行步道去连接。
牛车水历史步行街区

牛车水、小印度等历史步行街区,是新加坡的“唐人街”。在牛车水,至今依旧保留着不少过去的风采。在店屋林立的街道上,人们熙来攘往,传统与百年历史习俗薪火相传。美食、特色礼品、充满活力的气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购物中心、特色小贩、传统百年老店毗邻而居,使牛车水成为新加坡人气最旺的区域之一。

牛车水街道设计在Chinatown,随处可见由就是的三层小楼改造的临街商铺,每家店前都有临时摊点,架著雨篷,游客可以随意地穿梭在店铺之间,享受购物的乐趣。
立面丰富,色泽明艳的建筑景观加上新加坡的六大名族以及殖民历史,使得新加坡的建筑充满多元特色,兼容并蓄,新旧融合,不管是公共建筑还是私人建筑,都独具特色。
绿色城市,美丽花园
绿色与商业互融
Westgate 绿色与商业

定位于精品生活方式的购物中心,细分家庭消费客群的需求,进行精致生活方式的场所打造。每一块绿色,每一个雕塑,都有一段相关的解释,激发消费者的体验感和探索感。
Vivo city 景观与商业

Vivocity坐落于圣淘沙岛对面的滨水之地,风景秀美,是一个惬意、有趣的购物中心。三楼设有空中的屋顶、户外剧院及四个奥林匹克式泳池,空间够辽阔,看得到海景、山色与缆车。
Vivo City的顶层空中花园不仅是周边居民傍晚休憩的场所,更是城市旅游客群饱览海景的一大选择。酒吧、咖啡等各类餐饮带动大量客群聚集,使项目不仅是商场,更具备了景点的功能。
滨海湾花园 风景中的商业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开发的滨海湾花园,象征新加坡从“花园城市”(garden city)变身为“城市花园”(a city in the garden)。
设计师——除了呈现自然美景,使都市人也能享有在森林漫步的权利,并希望通过此项建设唤醒更多的环保永续意识。

设计的18棵擎天树和空中步道的概念来自澳洲西部的巨人谷,相似的案例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卡布兰诺吊桥公园也可见。

干冷温室花海穹顶,占地1.28公顷,相当于2.5个足球场,主要培育地中海型气候的植物,白天馆内气温介于23-25度,舒适凉快。
湿冷温室云雾森林,占地0.8公顷,仿造海拔1000至3500米的热带山林湿冷气候,34米高人工小山和瀑布给人置身雨林的感受。
本文分享自商业地产云智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