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出海的下一个黄金密码,或许就藏在对标深圳的柔新经济特区内。这里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能让企业同时享受新加坡金融中心和马来西亚低成本资源的双重红利,还有两国联手打造的政策福利,当国际巨头早已暗度陈仓,中国制造该如何抢占这片东南亚的战略高地?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柔新特区位于“黄金通道”
柔新特区面积3505平方公里,比深圳还大1.7倍,直接卡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中间,每天跨境人流超过35万人次,比深圳和香港之间的口岸还要热闹不少。
这种地理优势让中国企业能同时享受两个市场的红利——一边是新加坡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另一边是马来西亚低成本的土地和劳动力。举个例子,2024年前9个月这里就吸引了403亿令吉的投资承诺,实际到账的也有225亿令吉,像英伟达、微软这些国际巨头早就跑来占位了,中国企业跟着来绝对能蹭上产业聚集的热度。
政策红利可以两头通吃
柔新经济特区政策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两国联手搞创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的《柔新经济特区协议》里面直接对标了深圳经验。比如在税收上就提出了个“折中方案”,马来西亚原本企业税24%,新加坡17%,现在特区企业跨境投资能享受中间价,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再说物流,新柔地铁2026年就要全面通车了,原本4小时的路程缩到30分钟,物流成本估计能降18%以上,预计该条通道比中老铁路带动的贸易增长还要强劲。还有人才流动,扫码就能通关的设计将把东南亚常见的“签证墙”给拆了,现在超过一半的新加坡企业都在柔佛开了分基地,中国企业过来招人是不用愁了。
在这些领域
中企竞争力优势明显
同时,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手里捏着两张“王牌”。在技术上,中国新能源企业发电成本比当地低,光伏技术成熟度领先其他国家5-8年,如果去帮柔佛实现2030年30%清洁能源的目标,应该不是难事。
在供应链方面,马来西亚本土产业链完整度只有中国的63%,中国公司完全可以带着自家供应商组团建厂。同时,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国将在这里联合推进大概5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都绑定了国家级的利益,如果企业能够跟着这些项目走,那么政策波动也不会对公司产生多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柔新经济特区的落地,已经为中国企业出海铺就了一条黄金大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企业尽享新加坡金融与马来西亚资源的双重优势;新马两国携手打造的政策红利,从税收、物流到人才流动,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而中国企业更是手握王牌,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如今,国际巨头已纷纷入局,中国企业还在观望这片东南亚战略高地的发展良机。那么,您认为中国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在柔新经济特区大展拳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