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对外国情侣到新加坡旅游,在食阁吃饭时跟本地摊主起了争执。
也有本地媒体跟进报道👇

8视界新闻截图
这争执的起因,竟是一次性筷子?
“拿一次性筷子被摊主警告报警”
被曝光曝光 看看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上周三,网友跟对象从上海飞到新加坡过圣诞节。圣诞当天两人到本地的麦士威熟食中心(Maxwell Food Centre)吃饭。
因为点的海南鸡饭没拿叉子,网友想去隔壁摊拿双筷子。结果被隔壁摊主找上门要回筷子。
网友也很疑惑发问:“我不太懂新加坡法律,所以是拿了店里的一次性筷子这种事是犯法的么?”

图源:小红书用户耶耶
从以上网友自述来看,她对于店主的行为有以下几点不解:
①在新加坡食阁吃饭拿一次性筷子是犯法的?
②已经跟摊主表示可以买下筷子,但是摊主反应还是很大,为什么?

一次性筷子,图源:8视界
那么摊主为何反应很大?
站在摊主的角度则是这样的:
①对方并不是我这个摊子的顾客,隔壁吃饭,却到我这拿筷子,招呼也不打一声,不问自取,这不是偷吗?
②筷子是我自费购置的,我上前索要我自己的财产,对方没有道歉,反而说要买下

被拿餐具的小摊,图源:8视界
事后,有本地媒体记者走访这个摊主。
摊主回复称当时和妻子正在准备食物,突然就看到一个20多岁的年轻男子走到摊位拿了筷子后就走了。
“他走过来拿了我的筷子就走,我当时很生气,气的是你没问过我就拿,不问自取就是偷。”

被拿餐具的摊主妻子,图源:8视界
所以后来摊主上前理论,在听到对方说要买下来后更生气。他觉得不是钱的问题,见对方没有道歉,又不问自取即为偷,所以说了报警的话。
最后他也透露到像这些餐具都是自费购买的。之后他打算和太太一起在店门贴纸条提醒食客不要乱拿餐具。

摊贩自费购买的餐具,示意图源:8视界
这一事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网友热议!拿筷子看文化差异
曝光曝光 这个事情一说出来,引来了各路网友围观。大家的看法基本能分成以下几类👇
看法一: 觉得新加坡"心眼小",一次性筷子是件很小的事不应上纲上线👇

看法二: 拿人东西前就应该问一下


看法三: 新加坡餐具独摊独用,这是文化差异
网友以为新加坡食阁的筷子都是公用的。
但实际上在新加坡食阁,这些餐具是独摊独用的,无论是去过还是在新加坡生活的网友都注意到了这个文化差异。




看法四: 新加坡以贵出名,塑料打包袋都要钱


看法五: 拿人东西就该问,更何况还不是在同一摊吃饭,摊主生气正常
有网友觉得如果没在人家店里消费,还是不要用他人餐具。更何况餐具是摊主掏腰包买的,不问自取会让人生气。

就如上述网友所说,新加坡很多摊主每月多花50、60新自费购买餐具,但多被偷拿,甚至有食客还顺走酱料...

8视界新闻报道
前文提到的争执正是因此而起。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不说一声就拿走了你的东西,你上前讨要,对方就说这东西你给我,我买下来。可能任谁都难以好脾气。
但站在前文提到的网友角度,网友拿其他家的筷子也正是因为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误会。
有人提到例如北京的某综合小吃城 ,筷子这些餐具就是随取随用的。
总的来说,不熟悉一个地方的文化有这种摩擦很正常,但好好沟通都能解决,如果到外地或者说外国旅游,提前了解当地“习俗”更能避免这种不愉快的情况。
接下来就给大家说说新加坡有哪些生活习惯来了才懂~
来了新加坡才懂的生活文化
新加坡74%是华人,但还有三分之一不是。多种族让新加坡俨然成了一个文化大熔炉。
除了上述的新加坡餐具独摊独用,这些事情也是来了新加坡才懂的!

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kids
新加坡生活文化

新加坡电梯安静的人居多

新加坡人在进入电梯后会马上安静下来,很少谈话。原因在电梯里这个密闭空间聊天很容易暴露个人隐私。

坐巴士时不能坐司机后面座位
在新加坡乘坐巴士时,司机后面一般有个比普通座位要大一半的座位。这是给带娃的大人准备,没娃的还是不要占据这个位。

放纸巾的座位不要坐
新加坡的特色之一,有人会用纸巾占座。久而久之大家已将此默认为一种占座行为。

在新加坡必办的一张卡

图源:海峡时报
本地交通网络发达,尤其是地铁和巴士。办了EZ-link卡,搭地铁、坐巴士都可以用。

下巴士要提前按钮
跟别的地方不同,新加坡巴士不报站。一般需要你根据导航地图(Citymapper或Googlemaps)看下定位。如果要下车,要注意提前按下车的红色按钮,巴士不会每站都停。

新加坡小病不就医
新加坡看病实施分级看病,一般小感冒都是自己到药店买药解决。一般家中都会常备一些感冒药和胃药什么的,因为看病贵~

进室内要穿外套

新加坡常年炎热,室外都是穿短袖轻装上阵。但是室外室内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温度差很大,最好还是常备一件薄外套。

这类商店是新加坡官方认证

来新加坡旅游,看到商店橱窗上贴有红色鱼尾狮标志的商店可以放心进。这类商店是本地旅游促进局和消协推荐商店,大家可放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