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李显龙卸任前,以总理身份出席的最后一次国会上,新加坡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毒品问题发表了一份部长声明。
他说,新加坡在对抗毒品问题上,正在面临一场“战争”!

图源:gov.sg
“如果你要和平,那就必须去争取。如果我们输了的话,数以千计的新加坡人会受难!”(If we lose, thousands in Singapore will suffer)
谈及这个问题,尚穆根对外了新加坡的鲜明和强硬立场。也同时侧面反映了,新加坡依旧面临毒品入侵的威胁。
但是,在反毒品问题上,新加坡人可以说得上是上下一心的。
即使是包括死刑在内的严格的反毒品法律看起来有些严酷,但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都“理解和支持着涉及死刑的毒品刑罚”。

而律师出身的尚穆根,则是新加坡“强硬派”中的典范。
不仅是针对毒品问题,他还在其他问题上,都用强硬的态度捍卫了新加坡的立场。
①尚穆根怒怼英国富豪
两年,英国富豪、维珍航空的创始人理察·布兰森,在个人博客上对新加坡处决一名贩毒者表示不满。
在维珍航空官网下的个人专属页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加坡你怎么了?”的文章。
在文章里,布兰森对新加坡的死刑法律,特别是针对毒贩的法律大加指责。
他甚至写下了:新加坡顽固地坚持着死刑,是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上!新加坡执行死刑的频率增加,对新加坡的声誉也造成了污点。

布兰森文章部分截图 当时,尚穆根领导的内政部直接发文怒怼这名英国富豪。
他表示,新加坡的死刑收效明显,确实对毒贩起到了阻吓效果。因此,内政部认为死刑并无问题。
内政部也不能接受,布兰森想将他这种在西方社会有广泛市场的言论,输出甚至是强加到新加坡的做法。
更别提的是,布兰森是一名英国人。内政部在文告中严词说道:我们也不认为一个在19世纪对中国发动两次战争,以迫使中国人接受鸦片进口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对亚洲人指手画脚。

图源:AFP
内政部长尚穆根,还特别邀请布兰森来新加坡“旅游”一趟,并和自己做一场有关毒品的公开辩论。
布兰森飞来新加坡的机票费用及住宿将由当局承担。
最后,布兰森怂了没接......
②尚穆根怒怼《经济学人》
前段时间,最知名的全球发行杂志之一《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发表了一篇介绍黄循财即将接任新加坡第四任总理的文章。
文中对新加坡的总理人选,政治体系、新闻媒体等多个媒体,都提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这引起了尚穆根发文反击。

尚穆根脸书发文截图
尚穆根说,像《经济学人》这样的英媒报道,反映出了英国“评论阶级”的态度源于潜意识的事实。英国根本上就是无法忍受曾经教导的国家如今表现得更好。(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
尚穆根列出了几个事实,对英国乃至西方的现状进行了“嘲讽”。
政治稳定性上,英国不如
“从治理角度出发,副总理黄循财将是我国59年以来的第四任总理,而苏纳克则是英国4.9年以来的第四任首相。”
“英国前首相詹森在任职期间接受捐赠者价值1万5000英镑的旅行费用和5万英镑的装修费。如果在新加坡,任何像詹森这么做的人将被控上庭。”

英国首相苏纳克,图源:BBC
人均收入上,英国不如
而在经济上,尚穆根列出数据说,新加坡的GDP从英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均500美元(约680新元),增长至如今超过8万美元(约10万8813新元)。
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五,远超英国。

图源:The ASEAN Post
媒体自由度上,英国很好吗?
至于评论将新加坡媒体形容为“温顺“,尚穆根也愤怒反击道: “显然,(经济学人)更喜欢英国现在的情况。某人控制着主要媒体,政客们向其献殷勤,而媒体掌控者影响着谁能当选、谁会成为首相。在澳大利亚,一名前总理甚至将这样的情况形容为民主的毒瘤。”
最后,尚穆根也在帖文中写道,新加坡在社会服务、安全和社会凝聚力方面都做得更好,最后反问一句:“你嘲讽的代价是什么?”

图源:Todayonline
可以看出,只要没有跟着以英美的那套“西方通行体系”走,西方媒体就会对这个国家大肆批评。
无论这个可以是禁毒,还是政治,还是所谓的人权。
但是,如果西方的那一套真的可以通行于世界的话,那么至少在英美街头,就不会存在着那么多对社会治安造成更多问题、对他人人权带来更多威胁的、如同“行尸走肉”的瘾君子了。不是吗?


图源:镜报(上)&卫报(下)
不得不说,这看起来真的是有些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