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是李顯龍卸任前,以總理身份出席的最後一次國會上,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毒品問題發表了一份部長聲明。
他說,新加坡在對抗毒品問題上,正在面臨一場「戰爭」!

圖源:gov.sg
「如果你要和平,那就必須去爭取。如果我們輸了的話,數以千計的新加坡人會受難!」(If we lose, thousands in Singapore will suffer)
談及這個問題,尚穆根對外了新加坡的鮮明和強硬立場。也同時側面反映了,新加坡依舊面臨毒品入侵的威脅。
但是,在反毒品問題上,新加坡人可以說得上是上下一心的。
即使是包括死刑在內的嚴格的反毒品法律看起來有些嚴酷,但絕大多數新加坡人都「理解和支持著涉及死刑的毒品刑罰」。

而律師出身的尚穆根,則是新加坡「強硬派」中的典範。
不僅是針對毒品問題,他還在其他問題上,都用強硬的態度捍衛了新加坡的立場。
①尚穆根怒懟英國富豪
兩年,英國富豪、維珍航空的創始人理察·布蘭森,在個人博客上對新加坡處決一名販毒者表示不滿。
在維珍航空官網下的個人專屬頁面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新加坡你怎麼了?」的文章。
在文章里,布蘭森對新加坡的死刑法律,特別是針對毒販的法律大加指責。
他甚至寫下了:新加坡頑固地堅持著死刑,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上!新加坡執行死刑的頻率增加,對新加坡的聲譽也造成了污點。

布蘭森文章部分截圖 當時,尚穆根領導的內政部直接發文怒懟這名英國富豪。
他表示,新加坡的死刑收效明顯,確實對毒販起到了阻嚇效果。因此,內政部認為死刑並無問題。
內政部也不能接受,布蘭森想將他這種在西方社會有廣泛市場的言論,輸出甚至是強加到新加坡的做法。
更別提的是,布蘭森是一名英國人。內政部在文告中嚴詞說道:我們也不認為一個在19世紀對中國發動兩次戰爭,以迫使中國人接受鴉片進口的國家有任何道德權利在毒品問題上對亞洲人指手畫腳。

圖源:AFP
內政部長尚穆根,還特別邀請布蘭森來新加坡「旅遊」一趟,並和自己做一場有關毒品的公開辯論。
布蘭森飛來新加坡的機票費用及住宿將由當局承擔。
最後,布蘭森慫了沒接......
②尚穆根怒懟《經濟學人》
前段時間,最知名的全球發行雜誌之一《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表了一篇介紹黃循財即將接任新加坡第四任總理的文章。
文中對新加坡的總理人選,政治體系、新聞媒體等多個媒體,都提出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這引起了尚穆根發文反擊。

尚穆根臉書發文截圖
尚穆根說,像《經濟學人》這樣的英媒報道,反映出了英國「評論階級」的態度源於潛意識的事實。英國根本上就是無法忍受曾經教導的國家如今表現得更好。(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
尚穆根列出了幾個事實,對英國乃至西方的現狀進行了「嘲諷」。
政治穩定性上,英國不如
「從治理角度出發,副總理黃循財將是我國59年以來的第四任總理,而蘇納克則是英國4.9年以來的第四任首相。」
「英國前首相詹森在任職期間接受捐贈者價值1萬5000英鎊的旅行費用和5萬英鎊的裝修費。如果在新加坡,任何像詹森這麼做的人將被控上庭。」

英國首相蘇納克,圖源:BBC
人均收入上,英國不如
而在經濟上,尚穆根列出數據說,新加坡的GDP從英國殖民地時期的人均500美元(約680新元),增長至如今超過8萬美元(約10萬8813新元)。
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五,遠超英國。

圖源:The ASEAN Post
媒體自由度上,英國很好嗎?
至於評論將新加坡媒體形容為「溫順「,尚穆根也憤怒反擊道: 「顯然,(經濟學人)更喜歡英國現在的情況。某人控制著主要媒體,政客們向其獻殷勤,而媒體掌控者影響著誰能當選、誰會成為首相。在澳大利亞,一名前總理甚至將這樣的情況形容為民主的毒瘤。」
最後,尚穆根也在帖文中寫道,新加坡在社會服務、安全和社會凝聚力方面都做得更好,最後反問一句:「你嘲諷的代價是什麼?」

圖源:Todayonline
可以看出,只要沒有跟著以英美的那套「西方通行體系」走,西方媒體就會對這個國家大肆批評。
無論這個可以是禁毒,還是政治,還是所謂的人權。
但是,如果西方的那一套真的可以通行於世界的話,那麼至少在英美街頭,就不會存在著那麼多對社會治安造成更多問題、對他人人權帶來更多威脅的、如同「行屍走肉」的癮君子了。不是嗎?


圖源:鏡報(上)&衛報(下)
不得不說,這看起來真的是有些諷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