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之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这种同文同种的优势有助我们加强民间与文化上的交流。但是,在进行交流与合作时,我们要记住,我们还是新加坡人。我们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必须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他还称:
“我们的立场是——依据原则办事,不受情感左右,不论对象是谁,无论在新加坡、北京或华盛顿,我们所表达的观点必须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维持并解释我们的立场。”
不妨用一句话回答新加坡为何让人有“反华”的感觉——为了本国的现实利益。新加坡“反”的,其实是对新加坡国家利益造成影响的事情,只是这些事恰好和中国利益相违背罢了。
4
新加坡其实也没有那么“亲美”或“亲西方”。许多时候,新加坡不但不会“亲西方”,还会跟西方对着干。
《纽约时报》曾多次发文中伤李光耀是“独裁者”,后者不但嗤之以鼻,还将其告上法庭并要求该媒体登报公开道歉,最终该媒体也只能照做。
1994年,18岁美国青年麦克·菲因在新加坡破坏交通指示牌并在汽车上涂鸦,被判处鞭刑。该判决令美国舆论哗然,美方多次施压新加坡放人,案件也从治安事件变成外交事件。然而新加坡这个小国无视美国干涉,秉公执法,照样把犯法的美国人打得皮开肉绽。比起某些无节操跪舔西方的华人地区,新加坡真的好很多了。
再拿李显龙国庆演讲中所说的“美国必须容纳一个强大中国,阻止中国崛起是不可能的”来看,就知道他并不是一边倒地靠向美国。
他还多次公开表示“新加坡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足见其一直在实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战略。
两年前,他在新加坡国庆演讲中还曾夸奖道:“上海菜贩都用移动支付,新加坡人去了像乡巴佬。”

李显龙2017年新加坡国庆演讲,截图来源:腾讯视频
除了李显龙,新加坡前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注意,他是印度裔新加坡人,从民族和血缘角度完全不用跟中国“亲近”)在美国某大学演讲时,曾大力赞扬中国复兴的伟大成就,并表示中国从未有过殖民历史,中国未来将取代美国的位置。此言一出,国内很多人笑称他是“战忽局海外分局局座”。

马凯硕在美国演讲,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此人也是印度裔)也曾舌战BBC记者,为一些以西方标准看待中国所产生偏见而“打抱不平”。
其实,新加坡高官们肯定中国的发展成就,也是新加坡另一个认同构建的表现——亚洲认同。
该认同主要基于东盟这一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来构建,大力宣扬“21世纪是亚洲世纪”、“世界中心回归亚洲”等理念。而新加坡作为东盟的主要牵头国和东西方经贸与文化的重要交汇点,打造亚洲认同对其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非得总结新加坡的外交战略,那么除了“安全靠美国”外,一定还有“经济靠中国”。中新两国的经济联系可谓深入毛孔。
以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为例,新加坡几乎是直接参与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了。能这样深入参与中国城市建设的国家,恐怕除了新加坡也没几个了。
另一个数据也可以证实新加坡跟中国的经济关系有多紧密:2018年外商对华投资排名第一的国家不是美国、日韩和其它西欧国家,而是新加坡。
还有一个绝大多数人都忽略的细节:中国对两个国家免签,其中一个就是新加坡(另一个是日本)。
5
其实,一些国人对新加坡的“误解”首先是受情感立场的“蛊惑”,认为大家都是华人,就必须跟中国站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这些国人把新加坡人当成了“准中国人”。其次,他们没有完全了解新加坡做出一些战略选择的背景和动机。
实际上,只要把新加坡当成一个普通的“外国”来看,不要因为大家的华人血缘而代入一些先入为主的“情感”,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国家的所作所为。
要知道,作为一个与周边邻国在种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等各方面都天差地别的“城邦”,新加坡的战略安全环境比中国恶劣太多。一个不小心,这个国家就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因此其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在不同国家间做出的一些取舍,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加坡也是最有意思、最值得中国研究的一个小国。新加坡没有房奴,城市街道异常干净,在国际上的能见度比任何小国都高,其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跨入发达国家行列,该国政府也特别廉洁高效……这些成绩是如何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