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南方 编辑 | 子木
3月27日至4月1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将对中国进行为期六天的国事访问,期间将到访广东广州、海南博鳌和北京。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声明称,李显龙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就在访华之前,李显龙接受了央视《高端访谈》的采访,他表示,中国是区内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建立开放、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非常重要。

当被问及,对国家的未来有什么愿景,李显龙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建立了一个越来越具有国家意识和认同感的国家。国家的繁荣惠及几代人。我们希望看到,新加坡能够在未来继续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保持我们的价值观、本能和文化,这些形成了我们的特质,并帮助我们取得了成功。”
“所以这很难,你必须与时俱进,但与此同时必须不忘本源。我们仍然是一个小国,我们仍然脆弱,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奋斗,我们仍然需要交朋友,我们仍然需要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种传承,新加坡就会成功。”

新加坡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建国以来,已经历任三届总统:开国总理李光耀,第二任总理吴作栋,以及现职总理李显龙。
新加坡电信、星狮集团、新加坡民航局和脑神经医学院掌权人皆是李显龙的兄弟姐妹,可以说,李氏一族在新加坡成为无人可以匹敌的“第一政治豪门”。
一手缔造出“李氏王朝”的,正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李光耀家境很好,从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日军占领新加坡这让他不得不中断了学业。战争结束后,李光耀荣获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并开始赴英国留学。
李光耀进入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也是在这里,他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与一生知己柯玉芝相知相爱,定情终生。

1950年,李光耀与柯玉芝结婚,两人共育有三个子女:长子李显龙,次子李显扬,女儿李玮玲。
也是在这一年,李光耀夫妇回到了新加坡,开始从事律师工作。两年后,他因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而声名大噪,在学生和工人之中很有威望,累积了初始的政治资本。

两年后,李光耀在学生和工人的支持下成立人民行动党,踏出迈向政坛的第一步。李光耀本人顺利当选立法议院议员,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李光耀出任政府总理。
在总理职位上,李光耀任职前后长达31年。随后,李光耀担任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大选后,才从内阁引退。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李光耀在国内及海外成为了新加坡的代名词,他留下的政治和经济遗产难以悉数。
比如,他把吸引外资作为发展经济的核心策略,让新加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亚洲小国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被誉为国有资本运营典范的“淡马锡模式”,也是李光耀的杰作之一……

1959年6月,36岁的李光耀当选新加坡总理时。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召开家庭会议,告诫家族中人,“你们不要妄想仗我的权势发财,不要指望任何特殊照顾”。
讽刺的是,李光耀执掌新加坡的四五十年,李家始终都是至高无上的“第一家族”,隐隐然有皇权世袭、“家天下”之倾向,以至于新加坡向来被调侃为“李家坡”。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5月。之后吴作栋成为新加坡第二任总理,任期为1990年至2004年。
李光耀成为“太上皇”依然大权独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吴作栋只是一个过度,只为了让权力顺利交接到长子李显龙手中。
李显龙是李光耀的长子,自幼聪颖,和父亲一样他也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攻读数学专业。毕业时,他在三一学院的导师力劝他留在剑桥“发展数学事业”,但他写信婉言谢绝。
李显龙一直对政治很感兴趣,他矢志追随父亲的脚步踏上政坛。李光耀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也曾自豪地说:“显龙20岁时,就已很清楚 自己要做什么。”

李显龙对自己的政治生涯很有规划。1978年,他在美国堪萨斯州莱文沃堡进修陆军指挥和参谋的课程,并在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
初入政坛,为了避嫌,李显龙最初被安排在不敏感的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李显龙不过是政府中的一个初级部长,负责分析研究国家经济方面的政策。

80年代中期,新加坡突遇经济大萧条,李显龙组织近千位各行业专家和学者起草名为《21世纪新加坡》的报告。
报告一经发表,就轰动全国,报告中不仅涉及新加坡应该如何应对当年的经济大萧条问题,还超前地指出了“再造新加坡”的问题。

第二年,李显龙因此升任为了贸易与工业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成为新加坡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1990年,38岁的李显龙成为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总理,并继续掌管贸工部。
在这个位置上历练了长达14年之后,李显龙于2004年8月12日从吴作栋手中接掌新加坡大权,走上权力顶峰,成为新加坡第三任总理。并于2015年、2020年两度连任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