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卖板栗的小贩也没戴口罩 (图源:FB@李显龙)

网友调侃:人们出国玩一圈回来新加坡,还要继续遵守不能2人聚会的规定。
前段时间新加坡彭博社论坛活动,允许商业人士5人聚餐也引发热议,网友P图配字
完全接种人士:你们能5人吃饭,我们只能2人?
未完全接种:我们甚至不能堂食……
外籍劳工:我们都不可以出门!

前两天,新加坡牛车水美食街宣布结束20年历史,正式永久关闭。
这也刺激到了一些网友,他们认为“半开不开”对一些个体户如餐饮商家不友好, 民间已经出现“不如索性全放开”的声音。

*牛车水美食街近日宣布永久关闭


(网友留言)
但是全开也不是说说而已,主要顾虑新加坡的医疗资源。
疫情中人们心理压力有多大 98个外籍员工进“精神病院”
有新闻报道,说新加坡上半年1500个医护人员辞职,其中还包括500外籍员工。
这个数字比2020年多了一倍。

(图源:海峡时报)
网友感叹医生和护士压力太大了,但岂止是医护人员,新加坡所有的人都在承受不同的压力。
本地人: 失业、收入下降 —— 接连又餐馆、商店关闭。
准证员工: 想回国,机票贵难买 —— 隔离政策又加码了!机票价格暴涨了!
外籍劳工: 被“困”宿舍很久不能出门 —— 才刚刚允许回归社区,又曝出宿舍感染群。

心理压力是一回事,如果压力大到一定程度需要接受治疗,就很严重。
新加坡在2016年至2019年间就有近5万人接受心理治疗,今年因为疫情数量激增。

新加坡国会开会,人力部长陈诗龙透露:
今年前9个月,共有98名外籍工作准证持有人被送到心理卫生学院接受治疗,比疫情前要高。


我们从过去的一些社会新闻中可以了解到,
心理卫生学院在新加坡充当的是“精神病院”的角色,这里治疗和疗养有精神障碍或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士。

*新闻示意图
前9个月被送往心理卫生学院的98个准证人士中大部分是客工。
人力部长也承认,客工比其他群体在疫情中压力更大。

*客工宿舍病例每天新增几百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显示,本地居民和客工所面对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没有存在明显差异, 不过有迹象显示,受到行动限制的客工压力水平更高。

目前新加坡已经扩大客工重返社区的计划,让参与人数从每星期500人增加到3000人。
但是别忘了,新加坡有30万左右的外籍劳工,每周3000人仅意味着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出门。

从10月11日开始,与确诊病例有接触的客工不会接获隔离令,改为遵守健康风险警告(HRW)。
住在宿舍的客工接获警告的第一天须在有人的监督下进行抗原快速检测(ART),结果呈阴便能前往工作。第二至第七天则自行做抗原快速检测(ART),结果呈阴就可工作。
全岛大约48个客工专用宿舍划分出2.5%的床位,作为宿舍康复设施(Dormitory Recovery Facility,简称DRF), 让ART结果呈阳性但已完成接种冠病疫苗和没有任何症状的客工隔离。
在新加坡简化医疗流程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摩擦。

(图源:海峡时报)
上个月西雅惹兰都康(Westlite Jalan Tukang)宿舍因为没有及时送客工隔离和伙食不卫生引起客工不满,导致客工聚集事件。
许多客工感到委屈,认为新加坡在走向“与冠病共存”的过程中遗漏了客工。

(图源:CNA)
正是因为今年新加坡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激增,也成为网友支持扩大开放的理由之一。
“zf为了保护1%的人的生命(没打疫苗的老人),牺牲99%的人的心理健康。”

“保护?每天都有2位数的死亡。”
“不然(没有管控)就是三位数的死亡了。”

其实为了让人们得到放松,一部分人能出去走走,新加坡也尽力了。
与13个国家开放VTL旅游通道,同时也允许医护人员、教职工出国旅游。


(图源: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