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之后,朋友从国外来新加坡出差,喝了可乐都表示:怪怪的。
因为在新加坡快餐店和超市买的可乐,都是less sugar减过糖的。可乐可能不那么好喝了,但是人却会健康很多!


▵没得选,不是少糖就是0糖
当时还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中国小伙伴热议!

也难怪新加坡“出手”,糖尿病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健康killer”,本地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排名2nd! 9名新加坡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而且,大家摄取糖分的主要来源,就是高糖饮料。平凡无奇一小口,等于干了一杯糖~

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马来西亚乳业、F&N食品、Pokka、Yeo Hiap Seng这7家饮料制造商马上自愿承诺(满满求生欲),旗下饮料含糖量降至12%甚至更低。

为了健康,向盐“宣战”
为什么新加坡对盐出手?主要是——大家吃的太咸了!

新加坡向盐“宣战”:国民每日盐摄取量超过建议水平的60%
本地人平均每日摄取3600毫克的钠,相当于近两勺的盐。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量,高出近一倍。直接结果是什么?
本地高血压发病率过去10年间,直接飙高15%!中风、心脏病、高血压,都来了!
这不,全国减钠运动,来啦~新加坡展开数年运动,目标是在5年内把每人每日的钠摄取量减少15%!掐指一算,每天少吃1/4勺盐!
主要的措施有,鼓励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推出较为健康的K-salt,也会给小贩中心业者提供津贴,减少低钠盐带来的高成本压力。

禁止反式脂肪
小编刷抖音,看到了一个视频——千万别给孩子吃这些了,有反式脂肪!
里面讲到,人工反式脂肪已经被世卫“拉黑”,在人体里很难代谢,比青春痘还顽固?!你还往家里买??? 可能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甚至变笨?!

▵来源:抖音
吓得我赶紧查资料,给娃排雷!
冲泡奶茶、3合一速溶咖啡、泡面、饼干、蛋糕,都可能存在反式脂肪......

我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翻找资料、笔记记了一本子。去新加坡超市一实际操作发现—— 没!有! 原来,新加坡早就对本地反式脂肪的管理,下了重锤!

从2021年6月起,新加坡加工食品中不允许再含有部分氢化油。 所有在新加坡售卖的食品成分,包括脂肪、油和包装食品,都不得含有部分氢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做的有多绝? ◉ 食品制造商得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部分氢化油; ◉ 零售商和进口商也要确保他们销售的食品中不含这类成分;

全岛实行的“禁酒令”
根据新加坡禁酒令,每晚10点30分至次日早上7点,新加坡公共场所禁止饮酒、零售商也不能卖酒。(在自己家喝可以,但要在晚上10点半之前购买,不然就买不到了。) 现在,只是恢复到疫情前可以在餐厅、咖啡厅、酒吧喝酒的规定。 禁酒令规定中,连酒精饮料和酒精产品过了时间没有许可都不能卖,到了晚上十点半,超市和便利店的酒柜就被锁起来了!

▵朗姆酒口味的冰淇淋也不行!!!
几乎全岛“禁烟”
前几天去乌节路,看到一小撮人挤在小格子里,好像在罚站。原来,是“烟民”在抽烟......在乌节路抽个烟,是真遭罪!
2019年乌节路禁烟,想抽烟只能“画地为牢”,挤在指定的格子里。

▵Photo: Facebook screengrab- DSA filled with smokers
这阵子,更多公园、休闲场所和沙滩将禁止吸烟,到时所有国家公园局管理的公园和园林将成为禁烟区。 不仅如此,新加坡还在香烟的包装上用足心思:又吓人又丑,让你看了就不想抽。

可以吸烟的年龄也提高到21岁,也就是说,在新加坡18岁都可以结婚了,但不能买烟! 售卖香烟的地方也不能公开展示香烟,要求放在有遮挡的柜子里......

▵Photo: Gabriel Choo/ Yahoo News Singapore
而且,在新加坡认准健康标签
就是低糖、减盐、
加入了粗粮的健康选择!
不需要自己去慢慢排雷
有这个标签,意思是和同类产品相比
通常全谷物、钙含量较高
而钠、糖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
很多饮料沿用了这个标签
就不会再标注A和B级别
说明也是健康选择

新加坡HPB还免费给民众
发运动手环
多走路,还能根据步数
赢取超市代金券什么的~

做的可谓面面俱到!
其实,在新加坡当初禁止
高糖饮料打广告之后
新加坡占了70%的市场份额的
一些饮料品牌公司就纷纷减糖
致使甜味饮料的糖消耗量
以每年约30万公斤的速度降低!

现在,全岛饮料贴标签这事儿
新加坡又做到了!
甚至事无巨细到饮料里的
珍珠、冰淇淋等配料也标记清楚!
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健康
多麻烦、多难也会落地执行!
新加坡的暖心
这次我们真的感受到了!
给你一个大大的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