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公平的税制 与更包容的扶弱济贫

2022年03月14日   •   4104次阅读

由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肆虐,政府过去两年的财政预算案都专注在“灭火”——把医疗资源放在消灭病毒,以便将对居民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救火”——把财政资源放在支援公司,让市场继续运行,以保就业,以及“防火”——推动全民接种疫苗。

随着全国疫苗接种率超过90%,防疫策略从“清零隔离”转向“与病毒共存”,财政部长黄循财在发表2022财政年预算案时强调,政府的主旨是带领全民共同携手开拓前进路,重点是构建一个更坚韧的智能国际经济体、可持续的绿色家园,以及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正义的税制。在实现这些长期目标的过程中,不是靠劫富节流,而是要开源扶弱济贫,确保没有人掉队。

作者简介

TAN, KHEE GIAP | 陈企业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

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

税务结构的重组

我国财政部多年来一直都在坚持税务结构的改革,尽量做到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平衡。消费税作为间接税的一种,是税务重组的重点,这将有助于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元与稳定性。

一直以来,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是政府收入的两大支柱,尤其是前者,更是直接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自1994年开始征收消费税以来,我国曾数次调高消费税率。财长这次宣布将于2023年1月上调至8%、2024年1月再增至9%,多年来它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支柱,且更具稳定性。

然而,消费税属累退性质,因为它不论收入,一律平等有效执行,这和累进性质的公司税与个人所得税那种赚得越多、征税越高的税种不一样。

所以,政府同时推出66亿4000万元的定心与援助配套,包括消费税补助券、水电费回扣、乐龄花红和小商家复苏津贴,以增加消费税的累进性质,因为这些群体原本就不须缴交个人所得税或公司税,但生活成本却又受到消费税升高的影响。

为舒缓消费税调高的冲击,政府决定为大部分家庭抵消至少五年到约10年的额外消费税支出,每名成年国人可获得700元至1600元不等的现金补助。

强化财政收入的多元,尤其是消费税的调整,能确保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具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保住高端专业人才。随着经济韧性的加强,经过一段时间,经济蛋糕将不断做大,假以时日,包括普通和低收入群体与小商家,将能够享有更高的工资和回报,进而抵消消费税上调的冲击。

为了缓解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亦对收入相对较高的群体征收更高的财富税,包括调升个人所得税、高档住宅的房地产税和豪华汽车税。这些调整带来的额外收入大约6亿元,对日益增长的政府部门总开支(在2022财政年预计将达到1024亿元),可说是杯水车薪,但至少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尽管相对于其他国家,它们还有调高的空间。

政府部门总开支的压力

本年度的财政预算特别关注到中产阶级,即所谓的“夹心层”。在金融服务业的白领员工,其就业准证的最低月薪将提高到5500元,以确保有相同技能的国人能胜任新就业空缺。中年转业的国人也可获得最多每月3800元的培训补贴,这笔费用由雇主和政府共同承担。就业入息补助计划(Workfare Income Supplement)的合格月入顶限,将从2300元提高到2500元,而受惠员工的最低年龄限制,则从35岁进一步降至30岁。

无可否认,面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基础实施的加强、人力资源提升的投资和小国外交与安全的考量,卫生部、国防部、教育部和交通部将继续首当其冲,面对更大的政府开支压力。

因此,来自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金融管理局与淡马锡控股的国家储备净投资回报贡献(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简称NIRC)对每年财政预算的贡献屡创新高,在今年达到约216亿元的历史新高,成为影响整体财政赤字的最重大因素。从2018年至2022年,财政预算案连续五年面对基本赤字(primary deficit),这些年来,若没有NIRC的贡献,整体财政赤字(overall budget deficit)会更大!

新加坡的经济韧性

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区域经济枢纽,新加坡的未来将取决于如何能保持其经济相关性(economic relevance),而且政策制定者的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得比邻国快上三步,这是来自建国总理李光耀和其团队的一贯精神与智慧。

未来三至五年的财政预算案,肯定会针对新加坡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数码经济的迅速崛起,继续作出重点的科技投资,并给予财政政策的支持

要加强新加坡的经济相关性,且在学习曲线能做到领先国际竞争者多步,政府首先必须具备充裕的财政资源,以开源的“蓝海策略”寻求吸引多元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增长集群(industrial services growth clusters)到我国,而不是专注于节流且有局限性的“红海策略”,在固定的经济小蛋糕东凑西减。

这次的财政预算案也宣布了逐步上调的碳税,以过渡至2050年零排放的国际长期目标。绿色经济包括太阳能、电动车、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和绿色金融,这些是新的经济增长泉源,或许是年轻人更有兴趣从事更具共鸣的新职业。贸工部预测,今年的经济将增长3%至5%,我对达到预测增长率的上限是乐观的。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2022年2月21日,星期一

作者:TAN, KHEE GIAP | 陈企业,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于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官方机构观点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