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2日的一段视频显示,潘秋玉因拒绝戴口罩,而被禁止进入克拉码头The Central商场,她同样气焰嚣张地跟商场人员争论。
潘秋玉也违反隔离命令。2020年6月28日,她从英国返回新加坡,须在金沙酒店履行14天隔离至 7月12日。不过,她当天就离开客房在酒店内闲逛。她也在7月5日、8日和9日溜出客房到酒店内溜达,而且都没戴口罩。
被控之后,8月4日,潘秋玉向法官申请“无条件保释”,称自己“没再恶意犯案”,而且她活了54年以来一直都奉公守法。但法官拒绝她的申请,认为她一犯再犯,罪行相当严重。9月6日,潘秋玉认罪,法官判坐牢16周。
41. 启动居家康复、居家隔离、自助检测
9月15日,卫生部发布文告指,逾98%确诊病患为无症状或轻症,可以居家康复,无须医院的救治。这可以把宝贵的医疗资源节约起来,留给有真正需要的重症病患。
“居家康复计划”正式启动。从9月15日起,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默认为居家康复。 同时,对密接者启动居家隔离。除了特定场所如学校、医院、巴刹的确诊病例密接者进行一对一追踪之外,其他密接者不再进行一对一追踪,而是通过手机简讯形式通知,并要求密接者在接到通知之后,上网作居家隔离登记,须提交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密接日期。
之后,当局会给密接者发送电子隔离令,告知隔离起始和结束日期以及检测指示。居家隔离必须有独立房间,带有卫生间,必须打开窗口通风。不得与他人接触。如果住所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当局会安排集中隔离。

政府开始给每家每户以及重点人群如小学生发放免费检测棒,在家自助检测成为常态。
42. 10%康复者可能出现长达半年后遗症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十个未接种疫苗的冠病康复者当中,就有一个会出现长达六个月的后遗症,较常见的是呼吸不畅、咳嗽,偶尔也出现疲惫、晕眩、失眠。65岁以上、非华族、有严重基础病病史的康复者,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概率较高。
一些冠病患者会出现脑雾、疲劳和失眠的情况,但大部分都会慢慢康复,不会有长期的影响。不过,一些有严重症状的年长者,可能会有中风、大脑血管发炎或神经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冠病长期后遗症的成因目前尚不明晰,有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活跃,导致身体在进行自我攻击,最后造成持续的后遗症,也可能是由于病毒的碎片仍然留在体内。
国大医院传染病科高级顾问淡比亚教授表示,尽管尚不清楚长期冠病的机制,但是接种疫苗或许可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少抗原刺激,以此来降低触发自身免疫或其他类型的反应。他补充道,这种长期症状并非冠病特有,也出现在流感等其他传染病中。
例如,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冠病患者和流感病患的长期症状,发现至少42%的冠病患者有至少一种长期后遗症的症状,相比之下,流感组的这一比例为 30%。
43. 李显龙:坚决走向共存
10月9日,总理李显龙发表电视直播讲话。

他说,疫情初发时,当时人口尚未接种疫苗,人们对病毒尚未有免疫力,染病的话,后果很严重。因此,新加坡采取的是清零策略,尽力让国人不要被感染。于是推出限制措施,把新增病例压到最低,并判断这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最好办法。
由于原始病毒传播力不强,当时的封锁措施可以阻断病毒。清零策略基本成功,避免了其他国家出现的群病群死。新加坡的病死率是全球最低的之一。
后来,疫苗接种计划启动,大部分人口已接种。疫苗接种大大降低了重症率,98%确诊病人是无症状或轻症,只有极少部分是重症,其中0.1%需要ICU治疗。换句话说,由于疫苗的保护,新冠不再是可怕的疾病。

李显龙说,但是,德尔塔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德尔塔株传染力很强,遍布全球。即便全民接种,即便封城,也无法阻断病毒的传播。几乎所有国家接受了这个现实。
而且,即便新加坡通过严格限制措施暂时压下病毒传播,一旦重新开放,必须迎来一波波新疫情。由于新加坡人口没有形成自然免疫,尤其容易受到冲击。
新加坡无法长期封锁。封锁不会成功,而且代价很高,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无法社交,无法重开边境,无法重启经济。
每一次封锁,就会再一次冲击商业,员工会失业,儿童会失去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分居两地的家人难以见面。这些都加剧了心理和精神压力。
李显龙说,因此当局几个月前判断,“清零策略”对新加坡来说已不再现实。所以改用“共存策略”。
首先必须调整的是心理。人们必须敬畏病毒,但不能被它吓坏。人们必须尽可能正常地过生活,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遵守限制措施。
同时,要加速疫苗的接种和医疗资源的扩充,随时自然免疫力提高,病毒的传播不会太快。在新常态下,医院可以如常运作,人们可以重新过正常生活,包括大型活动。
44. 惹兰都康客工宿舍事件
10月12日,有关“中国客工宿舍疫情爆发”的话题在网上疯传。住在惹兰都康客工宿舍的客工投诉:
“客工宿舍确诊的和未确诊的混合住在一起”“饭菜差,里面有虫子、报纸、头发”“缺乏药物,求医无门”“多次向公司反映无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药物、消毒水、口罩和有营养的食品等物资。
热心网友随后通过《新加坡眼》捐赠物资,包括消毒水、口罩、药品,还有不少网友自发当起了志愿者,协助配送物资,让人深受感动。

10月14日,客工宿舍管理方做出回应,包括:派驻医疗队提供现场保障、着手改善客工宿舍伙食、在人力部协助下把受影响人员按流程安排好。
45. 死于冠病的人口比例比流感还低
数据显示,在冠病疫情爆发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新加坡每10万人口的全因死亡率介于525.023至563.398之间。

冠病疫情爆发的2020年,新加坡每10万人口的全因死亡率为518.889,比前几年略低;到了2021年,为530.117,比2019年、2020年高,但比2016年至2018年低。
这些数据经过年龄标准化,即已经考虑人口老化因素;同时,2021年度数据是截至九月底数据,但推算至全年。从这些数据清晰可见,这五年的死亡率是相当稳定的。从冠病疫情爆发至2021年九月底的22个月内,新加坡并无出现死亡激增。
数据也显示,已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死于冠病的比例比死于流感的低。从2021年九月的数据看,未接种疫苗的,每1万人有9人死于冠病,1.8人死于流感,前者是后者的五倍。
但是,已经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每1万人有0.9人死于冠病,1.8人死于流感,前者是后者的一半。
因此,现在普遍把冠病疫情称为“未接种疫苗者的大流行病”。

数据显示,新加坡总体死亡率并没有因为冠病疫情而升高;专家认为,这是新加坡完全可以与冠病共存的关键原因之一。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出现更为危险的变异病毒,新加坡今后每年可能会有大约2000人死于冠病,与每年有大约800起流感死亡,和超过4000起肺炎死亡病例的情况一样。
46. 死刑前夕确诊冠病,暂缓执行
33岁马来西亚籍男子Nagaenthran因为2010年走私毒品进入新加坡,被判死刑;原定11月10日正法,并于11月9日到最高法院上诉庭参加上诉审理。

他11月8日在狱中接受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9日下午准备出庭,却没想到,当天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立即被隔离。
由于他确诊,最高法院上诉庭无法审理上诉,于是下令暂缓执行死刑,直至法院择日审理他的上诉和做出裁决。
47. 世界最繁忙陆路关卡重开
11月29日,在两国政府首脑见证下,新加坡、马来西亚VTL疫苗接种者旅行走廊正式开通,基本封锁了621天的新加坡—柔佛长堤终于迎来过境旅人。

新柔长堤关卡是全球最繁忙的关卡之一,疫前每天高达30万马国人越过长堤到新加坡务工、上班、上学、生活。
在陆路VTL设计下,两国每天各有32趟次大巴前往对岸,每趟不超过45人,每天单向1440人,双向2880人。
现阶段开通的陆路VTL,只通巴士,不通汽车,不通火车,客流量连疫前的零头都不到。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陆路VTL对新马意义重大,本阶段启动之后,摸著石头过河,积累经验,可以逐步扩大规模。
在VTL安排下,截至2022年1月18日,约5万5000人通过陆路通道入境新加坡,另有4万4056人通过航空从马来西亚入境新加坡。
48. 启动儿童冠病疫苗接种
12月27日,新加坡启动5岁至11岁儿童接种疫苗,使用的是辉瑞/复必泰疫苗。

儿童疫苗剂量10微克,是成年人剂量的三分之一。
截至2022年1月15日,逾10万名5岁至11岁儿童已接种首剂疫苗,相当于小学生的20%。
从1月12日起,当局派出流动队,为12所特殊学校的特需学生接种疫苗;从1月27日起,已接种首剂疫苗的儿童开始接种第二剂。
现行政策执行“疫苗接种差异化”对待,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人员,才可餐馆、商场、景点、图书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不足12岁儿童不受限制。
截至1月21日,新加坡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人口比例为88%,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55%,是全球范围内接种率较高的国家之一。
49. 谎报行踪武汉夫妇入狱
1月10日,因谎报入境新加坡被判入狱的武汉夫妇胡俊、石莎,撤销上诉申请,决定入狱服刑。为了方便他们照顾女儿,法官批准夫妇俩先后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