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下半年经济发展前景如何?
调查显示,本地制造业者对下半年的经商前景不乐观。
新加坡经发局最新调查显示,加权20%的制造业者认为,下半年的经济前景将是疲弱的,只有加权12%的业者认为商业情况会改善。

整体而言,净加权8%的业者不看好下半年的经商前景。
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不明朗,营运成本压力上升,加上中国的冠病“动态清零”政策以及乌俄冲突等原因所导致的。
按个别领域来看,有净加权48%的交通工程业者看好接下来半年的商业前景,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航空旅游复苏,带动飞机维修需求。除了交通工程和精密工程领域外,所有制造业者对接下来半年的经商前景较不乐观。

当中以电子业最不乐观,净加权21%的受访业者不看好接下来半年的前景。
虽然本地的制造业产值连续九个月扩张,但增速显著放缓。经济发展局发表的预估数据显示,上个月的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2%。不包括生物医药业,则增长4.2%。
但与此同时,本地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复苏。
根据调查,有更多居民在今年第二季找到工作,外国人就业人数强劲回弹。失业率维持在冠病疫情前的水平,裁员人数创历来新低。
人力部上午发布的第二季劳动力市场预估报告显示,不包括外籍女佣在内,今年第二季的总就业人数增加6万4400人或1.9%,增幅比第一季的1.2%来得大。
人力部指出,外国人的就业人数占增长的大多数,主要来自有较低居民比例就业的建筑和制造业。

随着边境管制4月以来显著放宽,这些领域的雇主开始招聘员工填补空缺和应付增加的需求。
在这同时,更多居民找到工作,尤其是在资讯通信、专业和金融服务等增长领域。
预估除非受到意外的外部冲击,劳动力市场应在下半年继续复苏。
失业率自前年10月达到最高水平后已呈下滑趋势,并在今年2月回到疫情前水平后维持平稳。6月份的整体失业率为2.1%,居民失业率为2.9%,公民失业率为3.1%。
至于裁员人数,人力部预计今年第二季有1000人被裁,继续维持在低水平。而同近几个季度相同,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重组。
预估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劳动市场持续复苏,居民就业人数增加的步伐加快,非居民就业人数两年来首次取得增长。

根据人力部公布去年第四季的《劳动市场预估报告》显示,居民和非居民就业人数增加。不包括外籍女佣在内,上个季度的总就业人数增加了4万7400人。
其中,餐饮服务和零售贸易业在年底佳节期间增聘人手,促使本地居民就业人数增加。此外,加入资讯通信和金融服务业的本地居民人数也稳健增长。
另外,当局2021年11月开始允许让已完成接种冠病疫苗的客工入境,促使更多非居民加入建筑业。尽管如此,上个季度的非居民就业人数增幅还是不足以弥补前三个季度下跌的情况。因此,去年全年的非居民就业人数预计将萎缩,但情况比前年来得好。
而随着本地居民就业人数增加,人力部预计,去年全年的总就业人数将回弹。

制造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但本地的通货膨胀率持续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乌克兰战争导致全球食品和燃料价格飙升,导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亚洲一些中央银行可能要迅速调高利率。
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日益增长的通胀压力仍较为温和,但许多国家的物价涨幅已经超出央行的目标。随着通胀扩大到核心价格,一些经济体将需要迅速加息,否则日后将需要更大幅度的加息来解决问题。
亚洲大多数新兴经济体都经历了同2013年类似的资本外流。当时美国联邦储备局暗示可能提早缩减购债规模,导致全球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
目前,印度的资本外流最严重,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已经达到230亿美元。韩国、台湾等经济体也出现资本外流情况。

克里希纳认为,收紧货币条件将对一些财政状况已恶化的亚洲经济体带来压力,并限制决策者通过财政支出来缓冲疫情对经济打击的能力。
亚洲债务占全球债务总额的比例,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5%,上升到冠病疫情后的38%。一些亚洲国家能需要采取外汇干预和资本管制等措施,来应对资金的急剧外流。
本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如何,还需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