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下半年經濟發展前景如何?
調查顯示,本地製造業者對下半年的經商前景不樂觀。
新加坡經發局最新調查顯示,加權20%的製造業者認為,下半年的經濟前景將是疲弱的,只有加權12%的業者認為商業情況會改善。

整體而言,凈加權8%的業者不看好下半年的經商前景。
這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不明朗,營運成本壓力上升,加上中國的冠病「動態清零」政策以及烏俄衝突等原因所導致的。
按個別領域來看,有凈加權48%的交通工程業者看好接下來半年的商業前景,這主要是因為全球航空旅遊復甦,帶動飛機維修需求。除了交通工程和精密工程領域外,所有製造業者對接下來半年的經商前景較不樂觀。

當中以電子業最不樂觀,凈加權21%的受訪業者不看好接下來半年的前景。
雖然本地的製造業產值連續九個月擴張,但增速顯著放緩。經濟發展局發表的預估數據顯示,上個月的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2.2%。不包括生物醫藥業,則增長4.2%。
但與此同時,本地的勞動力市場逐漸復甦。
根據調查,有更多居民在今年第二季找到工作,外國人就業人數強勁回彈。失業率維持在冠病疫情前的水平,裁員人數創歷來新低。
人力部上午發布的第二季勞動力市場預估報告顯示,不包括外籍女傭在內,今年第二季的總就業人數增加6萬4400人或1.9%,增幅比第一季的1.2%來得大。
人力部指出,外國人的就業人數占增長的大多數,主要來自有較低居民比例就業的建築和製造業。

隨著邊境管制4月以來顯著放寬,這些領域的僱主開始招聘員工填補空缺和應付增加的需求。
在這同時,更多居民找到工作,尤其是在資訊通信、專業和金融服務等增長領域。
預估除非受到意外的外部衝擊,勞動力市場應在下半年繼續復甦。
失業率自前年10月達到最高水平後已呈下滑趨勢,並在今年2月回到疫情前水平後維持平穩。6月份的整體失業率為2.1%,居民失業率為2.9%,公民失業率為3.1%。
至於裁員人數,人力部預計今年第二季有1000人被裁,繼續維持在低水平。而同近幾個季度相同,裁員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重組。
預估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的勞動市場持續復甦,居民就業人數增加的步伐加快,非居民就業人數兩年來首次取得增長。

根據人力部公布去年第四季的《勞動市場預估報告》顯示,居民和非居民就業人數增加。不包括外籍女傭在內,上個季度的總就業人數增加了4萬7400人。
其中,餐飲服務和零售貿易業在年底佳節期間增聘人手,促使本地居民就業人數增加。此外,加入資訊通信和金融服務業的本地居民人數也穩健增長。
另外,當局2021年11月開始允許讓已完成接種冠病疫苗的客工入境,促使更多非居民加入建築業。儘管如此,上個季度的非居民就業人數增幅還是不足以彌補前三個季度下跌的情況。因此,去年全年的非居民就業人數預計將萎縮,但情況比前年來得好。
而隨著本地居民就業人數增加,人力部預計,去年全年的總就業人數將回彈。

製造業的發展和勞動力市場的復甦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但本地的通貨膨脹率持續增長,對於經濟發展十分不利。
烏克蘭戰爭導致全球食品和燃料價格飆升,導致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亞洲一些中央銀行可能要迅速調高利率。
同其他地區相比,亞洲日益增長的通脹壓力仍較為溫和,但許多國家的物價漲幅已經超出央行的目標。隨著通脹擴大到核心價格,一些經濟體將需要迅速加息,否則日後將需要更大幅度的加息來解決問題。
亞洲大多數新興經濟體都經歷了同2013年類似的資本外流。當時美國聯邦儲備局暗示可能提早縮減購債規模,導致全球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
目前,印度的資本外流最嚴重,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已經達到230億美元。韓國、台灣等經濟體也出現資本外流情況。

克里希納認為,收緊貨幣條件將對一些財政狀況已惡化的亞洲經濟體帶來壓力,並限制決策者通過財政支出來緩衝疫情對經濟打擊的能力。
亞洲債務占全球債務總額的比例,從全球金融危機前的25%,上升到冠病疫情後的38%。一些亞洲國家能需要採取外匯干預和資本管制等措施,來應對資金的急劇外流。
本地的經濟發展前景如何,還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