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在7月24日发出文告,提醒屋主必须遵守最低居住年限(MOP)规定,并宣布对违反规定的屋主采取更严格的执法措施。过去五年中,约有800名屋主因违反MOP规定而收到书面警告、罚款或组屋单位被强制收回。

经济能力提升,违规现象增多
据一名匿名房地产经纪人透露,尽管在1990年代初,违规情况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高,将组屋作为投资手段,空置五年后再出售的现象有所增加。
典型案例分析
建屋局举例说明,一对夫妇在2015年购买了五房式预购组屋单位,但从未入住,而是选择居住在女方家长的有地房产中。他们在MOP期满后试图以原装状态出售单位,但因广告内容遭公众举报而被建屋局调查。调查结果证实,涉事夫妇在MOP期间未居住在单位内,严重违反了规定,最终导致组屋单位被强制收回。
跨部门合作,提高执法效率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违规行为,建屋局正在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共享调查信息。据业界推测,当局可能会通过检查水电费账单来识别长时间零或极低用量的单位,以此作为进一步调查的依据。
特殊情况下的MOP免除
建屋局强调,MOP政策旨在平衡屋主的居住目的和居住需求的变化。如果屋主因真实情况无法居住在单位内,例如因工作被外派到其他国家,可以向建屋局申请免除MOP规定,建屋局将根据情况酌情处理。
购买私宅后的组屋单位处理
建屋局还提醒,如果组屋的所有屋主是永久居民,在MOP期满后购买本地私宅,必须在六个月内出售组屋单位。此外,屋主和单位授权居住者在MOP期限内不得购买本地或海外私宅,即使是以受托人名义购买。
建屋局的坚定立场
建屋局的坚定立场是确保组屋政策的公平执行,防止组屋被用作投机工具。通过加强执法和提高公众意识,建屋局致力于维护组屋市场的稳定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