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讯)新加坡地铁环线第六阶段的土木工程已经完成约88%,列车服务将可如期在2026年投入运作。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发言人前日向媒体汇报工程进展时说,新加坡地铁环线第六阶段中在地下的吉宝、广东民和爱德华太子站,以及相关隧道的建筑工程已经大致完成。 目前在建的是地铁站入口处和地面结构,以及进行装置机电和告示牌等的工程。

新加坡地铁环线第六阶段中在地下的吉宝、广东民和爱德华太子站,以及相关隧道的建筑工程已经大致完成。
此外,因为要兴建广东民站而须暂时拆除的丹戎巴葛火车站月台顶盖,自去年7月起陆续从修复厂运回原地组装,预计本周可完成搬运。
发言人说,这个修复工程进度良好,已经完成约70%。

新加坡丹戎巴葛火车站月台顶盖拆除、修复和组装工程。
由于广东民站建在丹戎巴葛火车站月台下,月台的部分结构须暂时拆除,待地铁站建好后再装回,以保留这个国家古迹的建筑文化。
《联合早报》报导,受影响的结构包括火车站两排各长约290米的月台顶盖和梁柱。 陆交局在2017年陆续把它们拆成63块,移到附近的修复厂存放和修复。 修复工程包括清理、修补裂缝及脱落的屋瓦装饰,以及重铺石膏等。 在这个过程中,当局清楚记录每个梁柱的位置,确保重组时不会出现错误。

受影响的结构包括火车站两排各长约290米的月台顶盖和梁柱。
这些分拆的结构每块长9米,宽13米,高6米,加上钢铁支架共重约60公吨,需要动用两台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elf 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简称SPMT) 运送。 每台SPMT有8个轮子,每个轮能独立运作,可旋转达350度,起到自动平衡的作用。
连接修复厂和火车站月台原地的路径长约700米,由陆交局铺设,重点是确保路面可承受SPMT运输车和顶盖结构的重量。
每次搬运须有6名工人,其中两人负责操作运输车,另4人在前方和周围看路引路。 为避免损伤分拆块,运输车的时速不超过5公里。
工人熟能生巧分拆块
2017年搬运第一个分拆块前,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试运了一个约60公吨的水泥块,以确定路径坡度适合这个重量的运送。
搬运第一个分拆块当天,由于人员还不熟悉程序,单是把分拆块从月台原地运到修复厂就耗费了约6小时。 如今,工人已经熟能生巧,只要约一小时就能顺利完成。
据记者观察,其中一排月台的顶盖和梁柱已经全归位。 也正因为这样,工人操作运输车时空间有限,接下来的搬运过程更具挑战性。 不过,工人操作娴熟,即使运输车须做“三点回转”时,他们都能应对自如。
分拆块移回原处后,剩余工程包括为梁柱建基脚、将切割的顶盖连上、待整个结构稳固后逐步拆除支架等。 顶盖结构重组后,工人还须建造护土墙,再铺上水泥,月台重建工程才告一段落。
修复后的顶盖将衔接地铁环线第六阶段广东民站的一个入口处。 这个地铁站启用后,原有的火车站月台将对外开放,确切用途有待日后公布。
市建局将办比赛
征丹戎巴葛火车站提案
建于1932年的新加坡丹戎巴葛火车站,在2011年被列为国家古迹,后来为了配合广东民站建造工程,在2016年12月关闭。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于2022年向业者征求竞标意向书,以委任结合建筑、工程、工料测量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团队,为丹戎巴葛火车站的修复工程提供咨询服务。
根据当时发出的招标文件,火车站在完成修复后,或可作为公民与社区机构用途、包含餐饮的商业用途,或酒店等。
土管局去年11月将有关合约,颁发给王及王(Ong&Ong)建筑设计事务所引领的跨领域团队。 受委团队须根据文化遗产保护指导原则,展开技术可行性的研究与修复工程设计。 团队也须协助土管局督查修复工作,修复工程预计2028年完成,比原定的2026年迟两年。
市区重建局也会举办比赛,向大众征集有关丹戎巴葛火车站的提案和点子。 这会是市建局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外展项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