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加坡地鐵環線第六階段的土木工程已經完成約88%,列車服務將可如期在2026年投入運作。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發言人前日向媒體彙報工程進展時說,新加坡地鐵環線第六階段中在地下的吉寶、廣東民和愛德華太子站,以及相關隧道的建築工程已經大致完成。 目前在建的是地鐵站入口處和地面結構,以及進行裝置機電和告示牌等的工程。

新加坡地鐵環線第六階段中在地下的吉寶、廣東民和愛德華太子站,以及相關隧道的建築工程已經大致完成。
此外,因為要興建廣東民站而須暫時拆除的丹戎巴葛火車站月台頂蓋,自去年7月起陸續從修復廠運回原地組裝,預計本周可完成搬運。
發言人說,這個修復工程進度良好,已經完成約70%。

新加坡丹戎巴葛火車站月台頂蓋拆除、修復和組裝工程。
由於廣東民站建在丹戎巴葛火車站月台下,月台的部分結構須暫時拆除,待地鐵站建好後再裝回,以保留這個國家古蹟的建築文化。
《聯合早報》報導,受影響的結構包括火車站兩排各長約290米的月台頂蓋和樑柱。 陸交局在2017年陸續把它們拆成63塊,移到附近的修復廠存放和修復。 修復工程包括清理、修補裂縫及脫落的屋瓦裝飾,以及重鋪石膏等。 在這個過程中,當局清楚記錄每個樑柱的位置,確保重組時不會出現錯誤。

受影響的結構包括火車站兩排各長約290米的月台頂蓋和樑柱。
這些分拆的結構每塊長9米,寬13米,高6米,加上鋼鐵支架共重約60公噸,需要動用兩台自行式模塊運輸車(Self Propelled Modular Transporter,簡稱SPMT) 運送。 每台SPMT有8個輪子,每個輪能獨立運作,可旋轉達350度,起到自動平衡的作用。
連接修復廠和火車站月台原地的路徑長約700米,由陸交局鋪設,重點是確保路面可承受SPMT運輸車和頂蓋結構的重量。
每次搬運須有6名工人,其中兩人負責操作運輸車,另4人在前方和周圍看路引路。 為避免損傷分拆塊,運輸車的時速不超過5公里。
工人熟能生巧分拆塊
2017年搬運第一個分拆塊前,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試運了一個約60公噸的水泥塊,以確定路徑坡度適合這個重量的運送。
搬運第一個分拆塊當天,由於人員還不熟悉程序,單是把分拆塊從月台原地運到修復廠就耗費了約6小時。 如今,工人已經熟能生巧,只要約一小時就能順利完成。
據記者觀察,其中一排月台的頂蓋和樑柱已經全歸位。 也正因為這樣,工人操作運輸車時空間有限,接下來的搬運過程更具挑戰性。 不過,工人操作嫻熟,即使運輸車須做「三點迴轉」時,他們都能應對自如。
分拆塊移回原處後,剩餘工程包括為樑柱建基腳、將切割的頂蓋連上、待整個結構穩固後逐步拆除支架等。 頂蓋結構重組後,工人還須建造護土牆,再鋪上水泥,月台重建工程才告一段落。
修復後的頂蓋將銜接地鐵環線第六階段廣東民站的一個入口處。 這個地鐵站啟用後,原有的火車站月台將對外開放,確切用途有待日後公布。
市建局將辦比賽
征丹戎巴葛火車站提案
建於1932年的新加坡丹戎巴葛火車站,在2011年被列為國家古蹟,後來為了配合廣東民站建造工程,在2016年12月關閉。
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於2022年向業者徵求競標意向書,以委任結合建築、工程、工料測量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團隊,為丹戎巴葛火車站的修復工程提供諮詢服務。
根據當時發出的招標文件,火車站在完成修復後,或可作為公民與社區機構用途、包含餐飲的商業用途,或酒店等。
土管局去年11月將有關合約,頒發給王及王(Ong&Ong)建築設計事務所引領的跨領域團隊。 受委團隊須根據文化遺產保護指導原則,展開技術可行性的研究與修復工程設計。 團隊也須協助土管局督查修復工作,修復工程預計2028年完成,比原定的2026年遲兩年。
市區重建局也會舉辦比賽,向大眾徵集有關丹戎巴葛火車站的提案和點子。 這會是市建局2025年發展總藍圖草案外展項目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