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 01

男女同工同酬的问题,即使在新加坡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新加坡的职场重视唯才是用,不以性别或年龄来决定薪酬,但问题不在于“同酬”,而是“同工”;如果照料家庭的责任总由女性一力承担,这也会影响她们的升迁机会和薪酬。因此,改善女性权益须从各方面取得平衡。
美国银行的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亚太区女管理层人员的占比从20%增加到25%,菲律宾居首,其次是新加坡。按领域来看,医疗保健、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女管理层人员最多。
在亚太区的上市公司当中,新加坡企业的女员工占比最高,占总人数45.7%。本地上市公司的女管理层占比较低,达34.5%。
美国银行(BofA)根据性别多元化指标,即女管理层、董事会和员工的占比来分析亚太区上市公司的回报率表现和基本面。
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亚太区女管理层人员的占比从20%增加到25%,菲律宾居首,其次是新加坡。按领域来看,医疗保健、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女管理层人员最多。

女管理层占比较高的公司取得更好的相对回报率(relative return)和股本回报率(ROE)表现,它们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现也稍微更佳,尤其是治理水平。
根据报告,在过去五年,女管理层占比较高的公司的平均相对回报率达到4%,女管理层占比较低的公司为负22%。自2010年以来,女管理层占比较高的公司的平均股本回报率,比女管理层占比较低的公司,高出2%。
至于MSCI ESG的表现,女管理层占比较高的公司,它们的治理评分比女管理层占比较低的公司高出21%。
男女薪酬差距依然大 02

除了加强回报率表现以及改善基本面,多元化的管理层、董事会和员工也会引进不同的经验、知识、技能、观点,以及改善客户满意度、企业与社会责任、董事会问责制和治理等。
另一方面,尽管亚洲企业的管理层性别越来越多元化,女性和男性的薪酬差距依然大。假设亚洲男性平均赚1美元,女性则只赚83美分。比起菲律宾、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中国、韩国和印度的男女薪酬差距更大。
此外,亚洲的薪酬披露水平欠佳。虽然有79%的公司披露董事会成员的性别,但只有不到13%的公司按性别来披露薪酬。

如今的职场注重知识技能与工作经验,而不是由性别决定的。然而,如果育儿或养老的责任都由女性承担,她们的职业发展还是会受到限制,间接影响升迁机会。
特别是有雇主认为女雇员当上妈妈后,就会把注意力从工作转移到育儿上,却不见得会对升为人父的男雇员持这样的看法。这可能导致一些女性在达到一定事业成就后才愿意生儿育女,对社会也造成损失。
完善的看护长者或育儿设施可减少家庭责任对女性职业发展形成的阻碍。
此外,无论是照顾小孩或年长者,家庭成员之间都应共同分担责任。抚养年迈父母的责任经常落在单身女儿肩上,不但造成极大压力,也影响了她们的人生发展。
理想的情况是看护者不必为了家庭而离开职场,因为职场不仅提供挣钱机会,也有社交网络,让人们与重要的社会议题接轨。
比起照顾父母事假,许多人更希望公司推行灵活工作制。这是因为比起育儿,看护老人的责任更为长远,而且存在变数。

我们支持女性自主选择家庭或事业,甚至兼顾两者。这也有助于男女双方摆脱刻板的社会角色,在女性选择发展事业的同时,男性也能不必担心受到轻视或异样的眼光,在家育儿。
男性在育儿和照料家庭方面的参与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提升女性地位并不是要和男性对立,而是彼此建立伙伴关系,建立男女互相尊重的社会。
新加坡女性白皮书 03

新加坡女性白皮书的核心精神是打造更公平与包容的社会,职场上的性别差异对待、家庭角色的分工都必须作出调整,以符合现实的需求。
未来10年通过25个行动计划提升女性地位,实际上针对的不只是女性的权益,而是整体社会的福祉,从男人的角度,女性的权益受到保护与提升,受惠的也包括他们的家庭和身边的挚爱——母亲、妻子、女儿等等。
白皮书的内容涵盖职场平等、对看护者的支援、防止暴力与伤害、扶持女性的其他措施,以及观念上的转变等五大方面,在在都须要政府作出政策的转变与更新,以及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与时并进。

当中很多工作,其实这些年来都已在推进,也取得进步,共识是存在的。因而不少眼球落到了之前较少人关注的,允许21岁至35岁女性未来可选择冻卵这个提议上。
本地迟婚女性越来越多,但主要原因还不是她们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而推迟结婚生子,更多的是因为还没找到合适的终身伴侣。事实上,考虑到冻卵的高昂费用,以及手术的侵入性质,女性选择这么做——哪怕将来未必用得上或能如愿以偿,反映的是她们坚定的生育意愿,这是值得钦佩也应当支持的。
可是允许冻卵也必须避免向年轻人发出错误信息,以为迟婚是女性寻求事业发展必走的方向,或认为既然可以借助技术延长生育年龄,便刻意推迟。

白皮书认为应该只让合法夫妻使用冷冻卵子生育,虽然有人会反对,但出发点还在于维护婚姻制度,是符合社会现状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规范的。
白皮书所涉及的范围,也跟社会老龄化导致的人力短缺和医疗服务压力加重的课题有密切关系。
在职夫妻需要照顾年长虚弱、行动不便或失智家长的家庭已经很普遍,照顾家中老人的责任劳心又劳力,不能只落在妻子身上。丈夫的实际和精神上的分担,有助维持夫妻之间的和谐。双薪家庭中的夫妻都有权享受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应当互相支持,因为彼此身心的健康都同等重要。
政府对看护者的支援,主要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其实中等收入和双薪家庭也需要所谓的“喘息看护服务”,让家中的看护者也有个人自由和喘息的时间。这方面的服务需求正日益增加,私人看护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不妨提供更多的政策奖励和扶持。
家庭暴力是社会上的老问题,女性不只是家暴的受害者,年幼孩子更是脆弱的一环,受害者需要的是有效的举报途径和更及时的援助。
更多女性留在职场是必然的趋势,职场上能否得到公平对待、是否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和性骚扰问题都是妇女界所关心的。这些年来,不少照顾女性职场权益的改变已在实施中,如男性也可申请陪产假,减轻妻子生育后的负担。
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近年来已经超越男性。在新加坡的职场,在公平竞争之下,女性身居公私机构要职甚至领导地位已是社会常态。必须强调的是,男女平等应当是确保机会的平等而不是强求结果的均等,否则就违背了唯才是用的立国精神。

全方位提升妇女地位,打造男女平等,本质不是颠覆组织核心家庭和生儿育女的价值观。相反,唯有女性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才能起到巩固夫妻关系,提高家庭和谐的积极效果。夫妻齐心协力承担起家庭的各种责任,或是反映男女平等的真谛。
今日社会观念改变,男女的社会角色不再如传统般固定与刻板。这份白皮书的提出旨在维护女性权益,让女性获得更好发展,并不是因为本地存在歧视妇女的严重问题。因此,争取女性权益的民间组织和政府之间必须保持基本共识,男和女也必须合作,才能朝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