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工作时间上,新加坡排名第二,为2238 小时,墨西哥以2255小时位居榜首,仅比新加坡高17个小时,中国以2174 名列第三。

之所以这么拼,是在于新加坡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
从李光耀开始,就不能容忍一个没有竞争力、养尊处优的新加坡,必须眼光长远,不断深层次地精心锻造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新加坡的建设发展可调是全方位的高标准严要求。
现任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表示:"我们不会把事情看成理所当然,我们总是想着别人会抢走我们的午餐。"
新加坡这样一个没有资源小地方,要是失去了该有的定位和竞争力,被世界抛弃沦为一个普通港口也是分分钟的事。
4、极度开放,稳定营商环境
新加坡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它必须和世界对接。
新加坡被评选为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拥有高度发展的自由市场。
新加坡的企业所得税虽然是17%,但是有很多减免税务的方式。新加坡对海外收入不征税,而且无遗产税、无资本利得税,贷款利率也极低。借着极低的税率,吸引了许多知名国际企业。
此外,新加坡没有外汇管制,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入流出,跨国企业的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税费,对跨国企业非常友好。
整体而言,新加坡对于吸引外资是非常积极的,同时也十分谨慎,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引导资本走向产业,反哺新加坡的经济、就业和竞争力等各方面。
结语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如今的新加坡。
但是从建国开始,新加坡就非常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有多少底蕴,所以时刻保持清醒。
以它能体量, 注定不是世界的C位,但有自己的活法。
从新加坡的填海造陆就能看出新加坡人的不认命。
新加坡建国之初,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现在国土面积733.1平方千米,增加了26%。现在还有再增加100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目标。
填海造陆给新加坡创造了很多机会,例如裕廊岛,樟宜机场、滨海湾地区都是填海创造的机会,都给新加坡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说:“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这一直是我们的方法。”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正如新加坡一样,没有靠山,只能靠自律自强,结合客观现实和大局观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步步为营,才能在大舞台中竞得一席之地。
但不得不说新加坡比普通人还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