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管理或终止雇佣关系为目的的收集、使用及披露个人资料的法律范围
1)虽然雇员不需要表示同意,但雇主必须通知其雇员其收集、使用 或披露个人信息数据的目的,但PDPA没有规定通知的形式和方式。
2)为避免产生疑问,企业应具备向员工提供提出收集、使用和披露数据的目的的一般通知(例如:性能评估),企业应在每次收集员工个人信息前提供相应通知。
3)属于“管理或终止雇佣关系”目的的个人信息数据范围:
- 利用雇员的银行账户信息对其发放工资
- 监查雇员在上班期间如何使用电脑网络资源及公司内部网络资源
- 管理工作人员福利计划(例如:培训/教育补贴)。
4)只要是有效或合法的目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继续保留关于前雇员的个人数据。但是,在没有明确界定的目的的情况下,不应保留个人数据信息。如果数据是在不确定的目的下和不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则会相应增加违反PDPA条例的风险。
6、如果员工不遵守PDPA,公司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1)企业对雇员在受雇期间所造成的任何违反行为负责 。特别是,在该雇佣过程中由雇员从事的任何行为或行为,不论其是否在此之前得到雇主的批准,均应由企业负责。
2)PDPA对“雇员”的定义中包括志愿人员,对“雇佣”的定义中包括在无偿志愿服务关系下的工作。
(四)违反PDPA的法律后果
对于违反PDPA数据保护义务的机构,可能受到以下处罚:
1、停止违法收集、使用或披露个人数据;
2、删除违法收集的个人数据;和/或
3、向被侵害人提供个人数据的访问和纠正权限;
4、PDPA后续修订,将罚款的最高额提升至组织年度总营业额的 10%,或 100 万新加坡币(二者中取其高)。
除此之外,个人也有权向 PDPC 的主管部门进行投诉,以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 获得禁止令或从组织处就其法所造成的损失获得赔偿。

三、《关于国民身份号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的使用范围
2018年8月31日,PDPC颁布了《关于国民身份证及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令)咨询指引》(以下简称《身份号码指引》),并自2019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身份号码指引》特别强调对于新加坡国民身份证及身份证号的收集、使用和披露行为的规范。
根据《身份号码指引》,机构一般不得收集、使用或披露国民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针对国民身份证号码的规定,亦适用于出生证明号码、外国人身份号码和工作准证号码(以上号码在该《身份号码指引》中统称为“其他类别国民身份号码”)、以及护照号码。如确有需要收集护照号码的,机构应将其收集限于非完整护照号码上,并确保适当程度的安全以保护所收集的护照号码,但法律允许的除外。这里择要列举用处:
需要使用新加坡身份证号的情况:
✓ 新员工入职企业时
✓ 酒店入住登记时
✓ 在诊所/医院求医时
✓ 申请移动电话号码套餐时
✓ 报读私人教育机构时
不需使用新加坡身份证号的情况:
x 免费泊车赎回服务时
x 加入任何零售会员俱乐部时
x 注册任何服务或提交服务反馈时
x 在线购买电影票时
x 参加抽奖活动时
四、处罚案例
自PDPA生效以来,PDPC已对未尽到保护个人数据义务或侵犯个人数据的多家机构作出了处罚。据2019年8月6日公开消息,PDPC对五家机构未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作出了罚款。其中,
1、CDP未经授权披露CDP账户持有人的个人数据,被处以24,000美元的罚款;
2、Toppan Security Printing未经授权披露CDP账户持有人的个人数据,被处以18,000美元的罚款;
3、Horizon Fast Ferry因未能制定和实施数据保护政策,未能执行合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其客户的个人数据而被处以54,000美元的罚款;
4、Genki Sushi由于未能实施合理的安全措施保护其员工的个人数据导致被勒索软件攻击而被处以16,000美元的罚款;
5、Championtutor因未聘用数据保护官以及未制定合规政策而被处以5,000美元的罚款。
而,处罚最重、影响最大的个人数据遭泄露的案例,是2019年的新康集团集群案。2018年6月27日至7月4日期间,新加坡健康服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康公司)的病例数据库系统遭到网络攻击,黑客从公司数据库中非法访问和复制近150万病人的个人数据和近160万门诊病人的处方记录,导致大规模的病人数据泄露,是新加坡历史上个人信息泄露最为严重的案件。
PDPC遂依受害人的投诉启动了调查程序,并在综合考虑证据、当事人陈述,以及公司方面事后所采取的有效补救措施等减轻情节后,对新康公司和综合健康信息系统公司分别作出了25万新加坡元(约125万元人民币)和75万新加坡元(约375万元人民币)罚款指令。
PDPC认为,新康公司作为医疗机构可以将部分业务外包给服务供应商,但不能将其PDPA规定的法定义务亦转移给他人。上述两公司最终自愿承认病例数据遭到泄露的事实,接受个保委的调查结果,同意按照个保委的指令承担责任,并认为上述指令的处罚力度合理适当。
五、新加坡企业数据合规,在哪些方面自查问题?
1、个人数据存储是否储存在内部系统或云端(通过第三方供应商)?
2、数据存储在以下前提下:
a)当前的IT基础架构是否支持
b)有足够的安全和网络安全措施来防止数据被破坏
3、如果数据是通过第三方云端储存的,那么有什么安全措施?例如:每年进行独立渗透测试,ISO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认证和其他相关认证等。
4、在停电的情况下,是否有适当的后备措施来检索和恢复“丢失的” 数据?包括第三方云端提供的备份等措施。
5、在传输个人数据时,数据是否出于安全目的进行加密,它们是否符合相关的PDPA和/或GDPR策略?
6、其他内部措施:
- 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信息安全安排是否适当
- 使用web应用防火墙
- 使用带有自动更新的反病毒软件
- 定期应用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安全更新
- 定期审查用户访问情况
注意,各企业必须遵守“2012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的以下条例:在PDPA于2014年7月2日生效之前收集的个人信息数据(原始收集的个人资料)可继续使用,除非个人已撤回同意。如果在2014年7月2日之后获得的个人信息数据,企业须通知并获得收集、使用和披露的确认同意后方可使用个人信息数据。
六、对中资企业数据风控的建议
新加坡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对中国企业具有较强吸引力。但新加坡法制体系严密,建议中资企业应格外注意避免因运营不当或违规而导致处罚风险。
(一)增强保护所在国公民权利的意识。
数字经济时代偏见与歧视、数据隐私、数据控制权等社会问题频发,就新加坡市场而言,一方面,新加坡社会公民的权利意识近年来在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也在加强针对新技术的监管,如在2018年11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了其原则,以加强针对金融领域AI的公平、道德、问责制和透明度的监管(FEAT)。因此,对相关领域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一旦交易、整合和日常经营触及数据泄露等敏感社会问题,不但面临被法律制裁的风险,还可能引发市场信任损失,令企业经营陷入不利地位。
(二)加强合规管理。
充分理解客户个人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尊重和保护客户隐私权利。企业应从全面的视角,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能力,将数据保护要求嵌入公司制度的设立阶段。除此之外,就获取个人信息的授权以及用户体验的平衡点将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考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多地区经营的企业,为实现各地区开展的业务符合当地隐私保护法规的要求,应持续洞察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并将法规的新要求转换为公司内部的规定,优化内部流程,以保证公司开展的各类活动符合新加坡PDPA的要求。
最后,小编想说,新加坡不愧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不仅体现在个人人身安全,也体现在了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为了竭尽可能保护大家的个人资料,新加坡政府还在不断完善法律,加大法规的严谨性。
更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信息, 可登录以下官方网站:http://www.pdpc.gov.sg/personal-data-protection-act/overview
